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举行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近800名代表15日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了历史性的限控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协议。
由中国环境保护部翟青副部长率团的中国代表团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发挥了建设性引领作用,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秘书处执行秘书蒂娜·玻比利女士高度赞赏,她认为中国在谈判中发挥的领导力为会议的成功发挥了关键作用。
限控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协议是继《巴黎协定》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达成的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协议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氢氟碳化物限控义务,同时发达国家将为发展中国家履约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切实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根据协议,各国将分三批减少使用氢氟碳化物,美国等发达国家将从2019年开始首先减少氢氟碳化物用量;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从2024年开始减少用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从2028年开始减少用量。
上世纪80年代全球开始淘汰氯氟烃化合物等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结果导致其替代品氢氟碳化物的广泛应用,其导致全球变暖作用也日益彰显。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将氢氟碳化物列为温室气体。
经过《蒙特利尔议定书》各缔约方共同努力,2015年举行的第27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了“迪拜路径规划”,同意设立接触小组,就氢氟碳化物修正案提案展开实质性讨论。今年的缔约方大会则根据“迪拜路径规划”要求,完成修正案谈判工作。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5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欢迎限控氢氟碳化物协议通过,指出这将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并将对实现《巴黎协定》的控制升温目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潘基文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协调合作,及时落实各类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在限控氢氟碳化物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推进各方沟通协调,在弥合各方分歧、凝聚共识方面做出了艰苦努力,为如期达成修正案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代表均对此予以高度认可。
《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7年签署,旨在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于1989年生效。《蒙特利尔议定书》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成功的多边环境条约。经过多年谈判,各方同意利用其机制管控氢氟碳化物排放,再次展现了该议定书的成功。
编辑:赖林权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