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憾事:千村一面单调乏味 破坏环境缺导游

 时间:2016-10-18 10:02:04来源:中国新闻网

千村一面 单调乏味

国庆长假在城市周边游,体味了陕西关中乡村旅游的特色,譬如在咸阳的兴平马嵬驿和礼泉袁家村,可以看到驿站文化、小吃文化、民俗文化等展示区;走过那宽约丈许、青石铺就的街道,看到青砖蓝瓦门首,传统式样的窗棂,石鼓青狮的门墩,弯曲有致的巷道,色彩各异的幌子,可以体味传承千年的农耕文明,感受浓郁的乡愁文化……

遗憾的是,另一些乡村旅游点却颇有雷同之感。模仿者众,多以吃为主,以关中面食为主,以农家小院为主,让人感觉处处都像复制品。再就是经营无特色,千村一面,就是销售几样农家小吃,甚至有的在营销特色和主打商品上追求城里味道,失掉农家特色和传统的乡村风味。

乡村旅游应张扬其独有特色。譬如发挥乡土优势,尝试打动人心,唤起游客特定的乡村记忆或者田园生活想象,这就需要引入更具鲜明个性的农耕文化元素,进行乡土展示,拓展休闲农业内涵,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乡愁的吸引力。再如,提供餐饮、休闲时,要在有乡土特色的菜肴上下功夫,围绕“舌尖上的乡愁”做文章;要创造制作带有乡土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刺激消费意愿。努力传承、恢复乡土特色,让游客找回不一样的“乡味”,乡村旅游也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

 

陕西咸阳市 周荣光

“农家乐”不可污染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郊区、山区休闲旅游成了城里人远离喧嚣、回归自然、释放心情的一种选择,也给农村群众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色各异的“农家乐”“农家院”“农家小吃”应时而生、应需而建,成了山区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一些地方盲目开发,无规划乱建,常常呈现一条小河承载多家小店,一道山沟容纳多家山庄,旺季时人声鼎沸、莺歌燕舞,人去后垃圾遍野等现象,致使一些地方环境受污染,生态遭破坏。

发展“农家乐”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要急功近利,使“农家乐”成为农家忧。

一是注重规划建设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使一些建筑与周围环境自成一体。盲目追求时尚,追求利益,求大求全,求新求奇,致使奇形建筑林立,如山中“怪兽”,丢掉了山区农村民族特色。

二是注重开发建设与自然承受力相结合,使“农家乐”持续协调发展。基层政府和组织应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在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立足长远,合理规划,严禁无序而建,恶性竞争,破坏生态。

三是注重休闲旅游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游客要爱护环境,珍惜环境,人到处赏心悦目,合而为一,人去后环境亦然,不留“足迹”。

贵州关岭县 姚启超

尝鲜儿不该竭泽而渔

我的家乡近年来街道硬化了,房屋漂亮了,村容美观了,水电、通讯等都跟上了城市步伐。特别是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事业,村子里办起了农家乐,以山野菜为最大特色,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旅游观光尝鲜。有一种特色菜是拌山梨花,原材料是山上野生梨树开的花,热水焯一下,加上调料,清香爽口,一盘菜就能卖到好几十元,给农家乐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但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多,农家乐数量的增加,对山梨花的采摘成了掠夺性占有,很多高处够不着的树枝被拉断、砍折。山梨树是家乡稀有的野生果木,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山梨树就得死光,不用说吃拌山梨花,就是看恐怕也难了。这是破坏生态竭泽而渔的一种行为。

要想留住拌山梨花这道特色山野菜,要想留住山村的梨花芬芳,就需要加强管理引导,让采摘和保护并行发展,既要保障特色菜的供应,也要有“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才会让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更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蒙古赤峰市 雷 金

美丽古村游 可惜缺导游

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庆节期间我们一行到该村游玩,发现该村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游客也较多,来此摄影、绘画、亲子游的络绎不绝。

游玩后发现该村在开展美丽乡村游方面,还存在“三缺”问题。

一是缺修缮。因为古村已有500多年历史,古建筑经风吹日晒雨淋,朽烂损毁严重,其中标志性景点龙漈仙宫在1569年重建后于1891年重修,重修至今又经历了百余年,其间还遇洪水侵袭。目前宫内存在漏水、柱朽、建筑构件受潮霉变等问题。又因其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也属规划范畴,应尽早规划修缮为妥。同样,村中民居、廊桥、城楼等古建筑群都存在缺乏修缮问题。

二是缺导游。到该村游玩,许多人是慕名而来的。因为该村是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的祖居地,又是名闻遐迩的武术之乡。但来到该村后不懂怎么玩,走马观花,少了许多游玩乐趣。当天,家住该村的表兄为我们一行当临时导游。虽然他不是很专业,但历史典故掌握得也不少,经他一解说,顿时游趣倍增,而且游览线路也较科学。如果该村能培训一些导游,游客体验会更快乐。

三是缺配套设施。国庆节期间,自驾游增多,停车场小,造成停车难,车子只能停路边或村巷边。游览该村大约两个半小时,游览后刚碰上饭点,但餐馆少,无法满足游客需求;旅馆也少,“到此一游”后不能“到此一留”。

福建宁德市 兰凤羽

乡土文化去哪儿了?

看不够的粉荷垂柳,听不够的鸟啼蛙鸣,戏不够的清波碧水,还有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蔬菜,不喂饲料的畜禽,卤水点的大豆腐,新鲜的野生鱼,农家大锅做的二米饭、玉米面大饼子等美味可口饭菜,以及古朴的农舍、热乎乎的大炕。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这些乡村游景点以亲近自然、品味生态等为特色,很有吸引力。但除了走走看看、吃吃喝喝以外,却让游客少了精神享受,看似繁荣的景区,只注重景观建设,缺失了其最有魅力的内涵——乡土文化。于是出现了让游客发出只有“人气”、少了“文脉”的感叹。游客在游览景色之后,总感觉没有记忆深刻的东西,也就很少有人成为回头客。这样的景区缺乏内在动力,更谈不上成为名胜景区。

乡村游是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风俗礼仪,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到清新、淳朴、自然的乡村文化。就拿吉林省来说,二人转、大秧歌等就是典型的乡土文化。这种文化起源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浸透着群众的智慧。景区增添这些乡土文化,不仅为游客带来精神享受,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挖掘、整理,一些乡土文化仅限于在乡村流传,谈不上在景区“落地生根”。

建议由景区管理部门主导,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增加投入,制定奖励激励机制、深入挖掘整理,使乡村游焕发出旺盛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吉林扶余县 吕国华

编辑:赖林权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