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将让社工服务更“走心”

 时间:2017-08-24 09:54:48来源:中山日报

读社会工作专业的何冬怡,早在大一暑假时就开始了专业的社会实践。2013年,她进入中山市心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实习生,从一线慢慢做起,两年后顺利入职。如今她从事社区综合社工服务,再复杂的个案,她都以同理心切入,然后利用个案身边的社区资源和公益力量,帮服务对象解决困难。何冬怡至今记得多年前自己经手的一宗个案,“我用同理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8月21日《中山日报》)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让越来越多的社会新矛盾浮出水面,表现之一,就是普罗大众患上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疾病的比例大幅提高,由于类似的情绪病出现时,群众普遍认识不足,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极低,容易使家庭生活出现问题,影响基层社区和谐。处理社区居民这种精神、心理上的矛盾,纯粹靠社区工作者的主动、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辅以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疏导解决,比如新闻中,何冬怡面对社区里出现抑郁症表现而停学的中学生,运用“同理心切入”找到了解决方案,相比大家耳熟能详的“同情心”,就显得专业很多。

众多“扶贫,越扶越穷”的事实证明,群众的精神扶助远比物质扶助重要,因为精神心态的不健全,会对行为造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衡人的全面发展。同理,社区居民物质生活上的困难,社工可以通过寻找社会爱心资源进行帮扶,较为容易解决。但是面对居民出现的“心病”,如果还是单纯靠传统社工的思维和方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在社会分工日益讲究精细化的当下,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心理新需求,解决出现的精神新矛盾,还应有“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的准备,要注重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建立、培养,通过招聘在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让具有相应知识能力的专业人士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这既适应了社会新常态发展的需要,也是着手满足居民精神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社区工作更加稳定和谐的开展,让社工更加“走心”,不仅知道如何走进居民的心里,还能帮他们解开“心结”,消除“心病”,还家庭、社区的和谐。

编辑:涂传博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