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是一位来深建设者,上世纪90年代来深开始在建筑工地干活谋生。今年3月,被房东发现因全身水肿无法自理,社区和社工一起将他送往龙华中心医院救治。在医务社工的探望和关心下,本来对救治有抵触的吉祥开始配合治疗,直至日前病情稳定出院。
市社协执行副会长、秘书长张卓华介绍,从2007年开始,深圳的医务社工经历10年发展,已经有150人分布在市区医院,他们协助医患关系调解、帮助经济困难患者联络社会资源、协助工伤患者争取权益等等,仅开启服务个案就超过1万多个。
作为深圳社工界的一面旗帜,深圳春暖社工机构医务团队自从2011年进驻布吉医院后,已经成为医生的好帮手、护士的好伙伴,患者的好朋友。
从2007年到去年底,深圳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医社”跨专业合作,共为服务对象建档1.3万余个,开启个案1万余个;提供心理辅导、咨询近1.5万余人次;简单关系调解、投诉受理2万余人次。
在经济帮助方面,成功协助近500名“三无”患者找到家属或返乡安置;协助3000多名就医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到各类社会救助基金达5000余万元;帮助200余名工伤康复患者维护合法权益,争取合理赔偿超过400万元。
张卓华秘书长介绍了目前制约医务社工发展的几大因素。首先供需不平衡体现了社会对专业医务社工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例如,“市区倒挂”现象,市级医院一般拥有住院床位1000-2000张,而医务社会工作者9年来的配比只有1-2名;相反,在区一级的医疗单位,社会工作者数量的配比为2-5人。其次,人才培育和储备不足。据了解,目前全国开设有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不足10家,但随着医务社会工作的高速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人才培育及储备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专业服务需求。
目前深圳市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岗位或项目都是1-3年期限,缺乏长期规划;医务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常常会有转院及出院转介的需要,然而又会面临院与院之间或院外无法转介等情况。而目前,深圳市医务社会工作的覆盖率仅为40%左右,很多医院未开展社工服务。未来,希望政府、医院、社会和社工服务机构共同努力,将这一领域的服务有一个大的提升。
编辑:涂传博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