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五项改革”回答“三社联动”怎么“联”如何“动

 时间:2017-07-19 22:50:12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

早在2016年6月,苏州率先在全国地级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六化”目标,即“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科学化、治理手段信息化、协商民主制度化、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文化品质化”的基本定位,形成“多元主体共谋、多层协商共治、多方联动共推”的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其实质与中央精神和要求一脉相承。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苏州城乡社区治理改革实践方向对头、思路正确、方法科学、举措有力,正引领全市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改革一

“找一个人办全部事”

建立“全科社工、全能服务”新机制

《意见》提出“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

社区工作站长期以来都是按条线设置岗位,条块工作难以协同,社区行政负担加重。为此,苏州将“全科医生”理念运用到“全科社工”实践,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了“一站多居”“中心+社区”“无柜台、开放式、AB角”等不同类型的“全科社工、全能服务、全年无休”社区工作机制,并通过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规范、统一绩效、统一保障”等举措,提高全科社工的能力素质,真正让居民“找到一个人,办成全部事”。

高新区枫桥街道原有24个行政村,撤村建居变为7个社区,共有108名社区工作者,改革前都配备在社区“一站式”大厅。去年,自实行“中心+社区”模式后,7个社区工作站整合成3个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仅保留前台工作人员20人,其余全部下网格、进楼道,原社区工作站改造为居民活动空间。

目前,苏州各县(市、区)都在试点探索“全科社工”新模式,苏州工业园区已实现区域全覆盖,全市争取用1-2年时间实现全覆盖。

改革二

3

一揽子打包购买专业社工服务

《意见》提出“依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专业社会组织、加强对城乡社区社会救助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困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群体的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务。”

“三社联动”不能“空联空转”,要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化为抓手,让专业社工成为社区社会工作的骨干力量,让居民身边有社工成为现实。

去年7月起,苏州市开展为期两年的社区服务社会化全覆盖试点探索,主要针对公益创投“周期短、项目单、盘子小、覆盖面窄、服务人群有限”等问题,按照“优化创投、扩大采购,街道打包、社区落地,集中采购、统一规范”的思路,将涉及社区老年人、困难家庭、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人群专业化服务和村(居)民自治、社区重难点问题治理等3大类、21大项、95小项采取系统设计、“一揽子”打包方式,统一向有资质的专业社工机构购买服务,中标机构按合同派出全职社工社区(村)提供专业化服务。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7000万元,在70%街道、近300个社区(村)先行先试,超过400名专业社工服务在一线,“十三五”末全市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全覆盖。

改革三

Who

《意见》提出“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推动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保护少数人合法权益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

苏州市《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遵循“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总要求,围绕回答和解决“与谁协商(Who)、协商什么(What)、为什么和怎么协商(Why)以及协商成果如何运用(How)”等基本问题,合理确定协商内容、明确协商主体、丰富协商形式、规范协商程序、用好协商成果,并将“三社联动”项目作为协商的重点内容,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列为协商的14类主体之一。

去年下半年,张家港市承担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新增6项试验任务之一:村民自治。该市在杨舍镇先行试点,围绕实现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探索总结了创新村民自治“五步工作法”:转好一个观念——确立村民主体地位,把好一个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开好一个大会——确保村(居)民会议实至名归,定好一个章程——村(居)民《自治章程》,搭建一个平台——村(居)民议事组织。最近,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广了杨舍镇试点经验。苏州市将适时总结推广张家港经验,创新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改革四

“互联网

《意见》提出“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重点工程,加快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强化‘一门式’服务模式的社区应用。”

随着“互联网+”广泛运用,“三社联动”更加便捷高效。针对当前城乡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部门壁垒、信息孤岛和资源分散、无法共享等问题,去年,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建成并普及运用首个“智慧社区”平台,深度整合了63项政府延伸到社区的服务项目,基本实现部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去年底,苏州市民政局按照中央“一号一窗一网”总体要求和“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功能定位,启动市、县、街(镇)、社区(村)四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一期)建设,今年6月基本建成,并上线试运行;各县市区的社区“互联网+”也在紧锣密鼓地跟进,年内将实现联网运行。力争到2018年,基本建成“大市联网、部门共享、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真正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改革五

创新跨界合作,推进城乡社区型基金会新发展

《意见》提出“不断拓展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鼓励通过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乡社区治理领域。”

社会组织既是“三社联动”的重要组成,又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随着城乡社区治理向纵深推进,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兴起,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跨界合作平台,为城乡社区治理拓展资金来源和保障显得十分重要。

2014年,苏州首次成功举办“公益五百行”(百家企业、百家社会组织、百个项目、百名志愿者、百项公益项目等),获得来自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公益捐赠195万元,实施公益项目45个。去年8月29日,张家港市率先成立全省资金盘子最大的县域社区基金会——张家港社区发展基金会,首批募集资金就达2440万元;今年3月,苏州市继深圳后建立完全由企业捐赠的20万元“社工关爱基金”,重点资助遭遇突发意外事件的“困难社工”,以及表彰激励“最美社工”,营造尊重、关爱社工的良好氛围;6月16日,苏州首个街道层面的社区型基金会——高新区狮山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正式挂牌成立,首批募集资金近350万元,其中,19个企事业单位共捐赠142万元,此举必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投入社会治理公益事业。

与此同时,苏州市本级开展的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探索由社会工作机构通过众筹途径建立社区公益金也取得成功,截至目前,已在高新区枫桥街道、通安镇和姑苏区双塔街道、工业园区东沙湖社工委分别建立5个社区公益金,资金总额近30万元。其中,苏州幸福基业社会公益发展中心分别在枫桥街道康佳和白马涧社区建立两个社区公益金,资金量达15万元,为社会扶贫帮困和“救急难”再织一道“安全网”。

编辑:涂传博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