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文丽琼:被家人放弃的瘾君子,她却帮了一个又一个

 时间:2017-07-13 22:26:45来源:社工观察

中山近年通过政府购买禁毒社工服务,成功帮扶不少瘾君子走上正途,但一线禁毒社工压力不小。在坦洲社区戒毒社工站,今年26 岁的文丽琼,每天一进办公室就要处理案头一堆个案。每个戒毒学员的人生经历和故事不尽相同,却都很复杂。文丽琼回忆说,有同事经历戒毒学员自杀后,不堪自责而辞职,也有其他同事因压力大而离开。而她自己每当有辞职念头闪过时,总有一个声音对她说:“帮一个是一个吧!”

消极情绪容易让戒毒学员“重陷泥潭”

“10个戒毒学员,9个希望自己能彻底甩掉毒瘾。复吸的原因,是消极情绪得不到宣泄,吸毒回忆再次刺激。”本科修读心理学,2013年进入社工行业,2015年10月进驻坦洲社区禁毒社工站,在禁毒领域工作近两年,处理个案多了以后,文丽琼有了丰富的经验。

40 岁的阿文(化名)是坦洲本地人。10多岁开始接触毒品,曾两次在市戒毒所受戒,第二次吸毒原因让人有些费解。两年前,阿文女儿突患重病需要手术,然而高昂的手术费让阿文束手无策。常人本应发愤图强为女儿筹钱,他却复吸了。

“家人对阿文失望,邻居认为阿文不争气。但她们不知道曾经吸毒的人,他们遇困难逃避的概率比常人要高。”如今进行戒毒学员个案走访时,文丽琼常常用一些生活愿景去激励戒毒学员,并且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引导他们找到行之有效的情感宣泄方式,如旅游、运动和爬山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能让他们碰到吸毒的记忆。”文丽琼举例说,“如果某条村的榕树头是他们毒友曾经交粉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会建议戒毒学员以后绕路走。一定的外部环境,会让曾经接触毒品的他们想到吸毒时的快感。”

戒掉“新型毒品”需要更多投入

文丽琼说,自己在工作中也时常产生无力感,尤其对于那些吸食新型毒品的戒毒学员。

与传统毒品不同,新型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的、难以逆转的损害,会引发精神萎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等症状,给教育矫治、社区戒毒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30岁的阿强(化名)是坦洲的戒毒学员,曾放火把家烧了,精神上恐吓家人。如今他一个人住在火灾后无钱修复的旧家,家人躲得他远远的。文丽琼说,在戒毒所开展活动时察觉阿强有自言自语、自我封闭、幻听等表现,就知道他吸食的是新型毒品。回到社区后,阿强这些症状并没有随着停吸而改变。“新型毒品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文丽琼说,虽然尿检反应阿强没有复吸,但他的幻听症状还时有发生,社工与其沟通也十分困难,偶有出言恐吓为其送饭的邻居家人等情况,该个案的进展一直停滞不前。“目前已经跟社区治保员和公安机关沟通,密切留意阿强的举动。”文丽琼希望有更多的专业力量(如医疗力量)加入到这场与新型毒品的“对战”中来,因为这样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除了阿强让社工无计可施外,曾有一名新型毒品的吸食者感到无法摆脱毒品危害而抑郁自杀,导致了文丽琼的同事自责辞职。

新型毒品戒毒学员的悲剧人生,激励文丽琼奔走在坦洲各中小学,对未成年人辨别和拒绝新型毒品进行科普。“新型毒品头一两次并不会上瘾,不会出现流鼻涕等一些传统毒品的症状,更隐蔽更难防御。一些贩毒者看准了目标群体后,会进行有计划的诱惑。”她正策划开展一场与贩毒者斗智斗勇的青少年拒毒行动。

编辑:涂传博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