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社工之光 点亮巴彦淖尔

 时间:2025-04-17 08:55:46来源:正北方网

人人禁毒家平安,共建共享创示范。

巴彦淖尔市禁毒社工默默付出“禁毒力量”,用无私的爱心和耐心点燃和照亮别人的人生,成为巴彦淖尔市禁毒战线一道靓丽风景线。

“帮人就是帮己,看到服务对象重获新生,比什么都欣慰。”这是巴彦淖尔市禁毒社工王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活跃在禁毒防线之上,用真情与关爱春风化雨,感动迷途人员,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成为禁毒社工的一个缩影。

初心萌芽,投身禁毒事业

六年前,王荣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禁毒社工,“刚开始其实有点害怕,也很迷茫,除了在电视剧里、新闻里看到过吸毒人员,身边也没有这类人,更不知道要怎么帮助他们。” 工作之初,王荣努力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禁毒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到派出所、社区全面收集核实本辖区在册吸毒人员资料,深入走访管辖社区,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边学边看边摸索。在这期间,她亲眼目睹众多戒毒家庭因毒品支离破碎,因误入歧途而迷失方向。这般情景,令她痛心不已,更加坚定了她从事禁毒工作的决心。

用爱感化,助力重塑人生

2023年9月的一天,王荣给戒毒康复人员小彭打了一个回访电话,听到禁毒两个字,小彭下意识地烦躁起来,感觉自己快要好的伤疤又被人揭开,根本不管电话里说什么,冲着电话吼道:“不要再打电话了,我现在过得挺好,请不要再影响我的生活。”过了几天,王荣并没有放弃,又多次给小彭发短信:“你好,我给你打电话是想告诉你,我是负责和你对接的禁毒专干,你的请假手续不规范,要重新补一下,别因为手续问题让公安机关认定你是严重违反社区康复协议再次对你实行强戒,说心里话,我们也不想麻烦你,也是希望你过得越来越好!”

经过几次劝说,小彭终于被王荣的耐心与真诚感动,于一周后从外地务工回来补齐了请假手续。王荣也会偶尔给小彭发个微信,了解一下他最近的情况,告知他父母身体近况,不断给与他鼓励,让他能够好好的生活和工作。现在小彭已经慢慢敞开心扉,和王荣还偶尔谈谈心,慢慢融入社会,正常工作和生活。

团队协作,共筑禁毒力量

禁毒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做好禁毒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广泛宣传。王荣等禁毒社工经常深入社区、广场和学校等地,开展各种各样的禁毒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和展示仿真毒品模型等方式,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同时,他们在社区、广场、街道悬挂横幅、张贴海报,让禁毒意识深入人心。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禁毒斗争,他们还张贴了涉毒举报奖励制度,努力营造全民禁毒氛围,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良好局面。同时,他们积极配合禁毒部门,在辖区内的娱乐场所、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药店、医院等开展禁毒宣传。他们向重点行业从业人员详细介绍禁毒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禁毒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回顾过去的六年时光,王荣深感自己收获颇丰。然而,她也深知禁毒社会工作任重道远。王荣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用心倾听、理解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也将继续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奋斗,谱写禁毒社会工作新篇章。

编辑:涂传博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