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领域社会工作: 问题与瓶颈期待破解

 时间:2017-06-28 15:06:34来源:陕西民政

三个问题制约救灾领域社会工作发展

一是政府购买力度不足。四川省还没有专门的资金来保障救灾领域社会工作服务,仅依靠四川省民政厅的社会工作服务经费支撑远远不够,这导致目前许多社工机构在应急救援阶段过后纷纷撤离,不能提供持续服务。二是社会工作认知度仍需提高。虽然四川省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已逐年提高,但许多基层群众、干部还不能把社工和普通志愿者区分开来,对社工能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寻求社工帮助还认识不清,这导致许多服务需求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回应。三是本土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急需培养。四川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大多数社工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偏远、艰苦地区却极度缺乏。而这些地区往往灾情频发。这导致灾情发生后,灾区本土社工人才缺乏,不能第一时间开展服务。

社会工作在救灾体系中身份不明

当前,我国尚没有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没有纳入灾后紧急救援条例和重建规划,社会工作介入的制度空间有限,介入身份不明。灾区地方政府对于社工的概念模糊,社工们往往被认为是“义工”或者是上级政府部门的“特派员”,而不清楚社工是配合地方政府更好地落实和完善各项灾后重建政策,帮助政府了解受灾实情、反映实际需求、给出决策意见并为受灾群众提供直接服务的第三方角色。这也容易使他们对社工存在一定的戒心和怀疑。或者片面夸大社工作用,以为社工万能,是“消防队员”,急难险的事情都推给社工。在实际工作中,灾区地方政府也较少主动使用“社工”资源,而社工对于当地政府各个环节的重建情况也难以有整体的把握,信息滞后,有时也会做一些无用功。

资金来源略显单一

历次公共危机社会工作应急救援的资金均是根据短期工作目标设定和筹集的,其长期的设立并未列入既定的救灾计划中,各项社会工作服务的投入均为临时性考虑,不利于工作稳定。如“广东社工情暖灾区服务行动”计划就是为期两个月,由广东省慈善总会筹措资金,如果工作站长期设立下去,资金的来源肯定会成为一个问题。同时,慈善基金组织普遍采用的是项目制管理方式,资助对象一般需要符合统一的资助条件才能得以资助,资助内容主要是集中在物资救助方面,且捐赠人一般都会指定明确的资助对象和用途,这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操作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所以社工如果单纯依靠慈善会这一种资源平台,也就较难以满足当地群众多元化的需求。

编辑:涂传博 审编: 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