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与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每年定期举办新社工上岗培训,为刚入行的新社工们提供针对性基础学习,力促新社工们全方位了解社工行业发展与掌握自身必备知识技能与职业伦理价值观
“我们班有54人,其中有一半考上了研究生,而且基本都是名校,还有10余名同学准备再次考研,其余的同学要么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要么选择了其他行业。我是唯一一个到一线社工机构工作的人。”谈到毕业去向,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维同学颇为感慨。
对于很多人来说,找工作的首选自然是自己所学专业或相关领域,因为有基础有优势。但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一情况似乎恰恰相反:近年来选择在社工领域就业的学生比例仅为20%左右,80%的毕业生都“逃离”了本行。
究其根本,社工行业待遇偏低、发展空间小、社会认同度低、工作比较辛苦等现实问题,是让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约有330余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8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这些院校每年培养三万多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按照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到2020年我国需要145万名社会工作者,目前至少还缺一半。
如果仅仅从数字来看,社工行业似乎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前景,理应受到毕业生的追捧。然而,现实情况却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社工专业“科班出身”的毕业生选择从事一线社工工作的少之又少,此前仅有百分之十几的社工专业毕业生选择这个行业,近几年虽有增长,但比例也不超过20%。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共有54名毕业生,其中只有一人选择到一线社工机构工作。54人中,一半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而且基本是名校,还有10余名学生准备再次考研,其余学生选择了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其他行业。
小维就是班级里的那个“唯一”。6月13日,毕业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小维便离开学校前往深圳,准备正式开始上班。
她工作的单位是深圳市龙华区壹家亲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关注儿童、青少年、老人等领域。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小维的工资为税后3600元,食宿等问题需要自己解决。
“有句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社工。”谈起找工作的过程,小维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一切都很顺利,因为我从大三就在这里实习,而且机构也很缺人,包括这个行业都十分缺乏专业人才。比如像我所在的这个机构,除了中心主任都换了一拨,人员流动性特别大,所以社工专业的毕业生在一线社工机构还是很受欢迎的。”
当然,她所说的“缺人”指的是缺乏专业人才。“也不能说这个行业缺人,因为很快就会有新人补充进来。但我感觉这种现象并不太好,因为很多人并不是社工专业毕业,或者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这样一来工作的专业性就无法保证。在一些大的机构,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可能做得很好,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机构来说,要谋求生存,就不可能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员工培训上。”
和很多人一样,刚刚接触这个行业时,小维也很困惑。同班同学中,除了两人当年是自己选择的社会工作专业,其他人全部是被调剂的。很多人一开始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即使到大学之后也不喜欢这个专业,选择转专业的每届都有。
“有一段时间我还是挺难过的。我觉得当初如果再认真考虑一下,我可能就不会选择现在这样的工作。”对于一线的社工工作,小维一开始有些不适应,甚至是失望。“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现实情况完全脱节,而且一开始有很多事情我也不能理解,比如为什么社工机构要拼命地接项目,为什么他们会安排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甚至是一名实习生去操作项目……”
不过,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和一段时间的实习之后,小维的观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她看来,这个行业是有发展前景和晋升空间的,只是目前大家的认识还不到位。“我的看法和别人可能不一样,这个专业我学了四年,不管学得怎样,我觉得都要给一点时间去证明自己合不合适,不能直接放弃。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工资不高、而且经常受委屈,但我还是要做社工的一个原因。”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肯定社会工作的价值,鼓励和支持社工行业发展,很多人直呼“社工行业的春天来了”,但小维的看法却出乎意料地冷静:“我觉得没有必要把社工的价值拔得太高,因为有些事情确实是这个行业做不到的,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反而不具有可操作性,会让自己失望。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慢慢来,慢慢去影响大家。”
不考研的话出路会很窄
小维的同学张芬芳选择了考研。“我今年考上了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这个专业考研的很多,因为社会工作专业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要比实务快,也就是说现在是先发展教育再发展实务,如果不考研的话出路会很窄,而且一线社工的工资也很低。我并不排斥做社会工作,但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会考虑其他行业。”张芬芳表示。
张芬芳当年并不太了解社工专业,只是觉得这个专业还不错,能够帮助别人,脑子一热就报了这个专业。“不过我前几个志愿都没有报这个专业,到第五个专业才报的这所学校这个专业,结果就被录取了。”张芬芳表示。
在张芬芳看来,社工专业很多人是被调剂过来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现在我思考问题都会从社工的价值观念出发,它会培养你的正义感。即使以后我不从事社工相关的工作,也还会深受社工价值观念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帮助。”
“我觉得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只不过目前大家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认识也并不到位。这个工作很难,但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张芬芳表示。
“就目前来看,社工行业工资水平不高,工作压力比较大,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这个行业的原因。但我相信这个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至于专业人才,我觉得他们的存在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留在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才能让人们看到社工的专业性,获得社会的认可。”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沈红莹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工作一年半的社工毕业生
毕业后从事了社会工作,能坚持下来吗?“当年我们班一共有27个人,现在还在从事社工行业的除了我应该还有两三个人。”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的杨博表示。
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是杨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我现在在这里工作一年半了,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杨博表示。
最开始报专业的时候杨博也不了解社会工作,身边的人对社工行业了解的也并不全面,只知道社工是一个帮助人的行业,但是了解的比较片面,就像有些人觉得计算机专业的人就是修电脑的一样。
经过大学的学习和在事务所的工作实践,杨博对社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有了更清晰地认知,对社工的价值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我觉得社工行业发展前景很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一方面,社工可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他们应该享有的资源;另一方面,社工可以分摊政府的一些职能,缓解政府的压力。”杨博认为。
对于今年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杨博表示:“我希望他们首先考虑社工行业,这样能对自己四年所学做一个检验,也可以对社工行业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社工行业一个机会。也许当你全面了解了这个行业后就会爱上这个行业。”
建立一种市场选择机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正式印发,其中有五处提到了专业社会工作,从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角度,强调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意见的出台让从业者感到鼓舞和兴奋。但一方面国家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肯定社会工作的价值;另一方面,基于薪酬待遇及发展空间等现实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很少选择从事一线社工工作。如何才能扭转这样的矛盾局面?
对此,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邓国胜表示,这一局面或许短期内并不能得到扭转,需要经历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社工机构和学生本身都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我们目前的教育培训体系也要做一些变革。现在社工专业的学生学的知识比较窄,更多的是社工专业的技能,但是对于其他相关的知识,比如非营利组织管理、商业管理等比较欠缺,学生的实操性也比较弱。”
今年5月5日,中山大学宣布撤销该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在社工行业更是引起了不小的震荡。而这也只是目前国内高校在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方面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国内已有数百家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一些高校在教学方面只偏重理论,不重视实践,甚至有个别院校老师也不看好社工专业的前景,鼓励学生考研或选择其他领域。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考量。
邓国胜表示,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市场对于专业的需求并不强,学生也找不到工作,有些专业自然就会被慢慢淘汰,中山大学社工专业停招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在我们国家有很多情况也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很多都是行政行为。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市场选择机制,政府不要太多干预。”
编辑:涂传博 审编: 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