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3名社工和2个社工项目获评“2024年度广州社工榜样&amp#8203”

 时间:2025-01-14 21:17:03来源:南方网

近日,由中共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中共荔湾区委社会工作部协办,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承办的“守正创新勇担当 奋楫笃行启新程”——广州社工2024年度回顾与展望交流会在广州举行。会议表扬了2024年度广州社工榜样,其中增城区蓝花、李丹、何雯月等3名社工和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2个社工项目获表扬。

在增城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行业砥砺前行、笃行致远,用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业务扎实、躬身实践的行业先进个人,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借鉴性的优秀服务案例,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推动增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受到表扬的榜样表示,今后将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在提升专业能力、聚焦民生保障服务方面下功夫,不断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工作经验,为增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社工力量。

社工榜样

蓝花

蓝花是中共党员,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自毕业以来,她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服务社会,从基层社工起步,逐步成长为项目主任。自2017年起,蓝花担任永宁街社工服务站中心主任,期间荣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区级荣誉表彰,2017年荣获中国百名社工人物称号。她是一位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专业社工,始终坚守在服务一线,无私奉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她策划并实施的专业项目涵盖志愿服务、儿童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困境妇女技能提升等多个领域,每年惠及上万群众。

何雯月

何雯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持有中级社会工作师、高级养老护理师、广州市老年人照顾需求等级评估员、初级安宁疗护指导师等相关资格证书。2014年7月入职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至今,现任广州市荔城街社工服务站项目主任。从实习生、一线社工、项目主管到项目主任,至今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已有10年,服务领域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认知障碍症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等,一直深耕一线实务工作,始终不忘初心,怀揣着期待、向往、信念走在社工的路上。

李丹

李丹毕业于2008年,是广东较早一批实务从业社工,以社工的身份参与国内首部义工立法;2011年担任广州第一批试点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推出广州家综的典范项目;2017年代表广东督导参与国家战略的三区计划,支援宁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向宁夏、浙江、海南传播广东社工经验,是较早一批走出广东的社工督导;2019年投身乡镇社会工作站的运营和服务领域。目前作为广州的高级社工师,以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将所负责的项目打造为标杆示范性项目,得到市区多级领导的重视,行业知晓度、认同度高。

社工项目榜样

1.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人情味合作社”公益+创收项目

广州市明镜社工服务中心的“人情味合作社”公益+创收项目,旨在通过“公益+创收”的模式,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创业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在“边学习、边创业、边就业、边培训、边交流”的“5边”经营法的指导下,合作社不仅提供咖啡制作、烘焙、直播等技能培训,还通过设立“益+快剪室”“益+咖啡室”等慈善店铺,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实现灵活创收。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3331”的收益分配模式,即30%支付给兼职人员,30%用于项目培训,30%覆盖运营及成本,10%捐赠给当地社区慈善基金,实现了公益与创收的有机结合。

通过合作社的培训和实践,许多原本就业困难的群众掌握了新技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据悉,肢体障碍人士叶姐在参加咖啡制作培训后,成功经营起了一家咖啡店,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我价值。此外,合作社还吸引了政府、基金会、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关注和支持,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情味合作社”关注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通过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融入感,为增城区的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以“公益+创收”的模式,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为社区治理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公益创新经验和模式。

2.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护童•残健共融友善社区发展项目”

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护童•残健共融友善社区发展项目”针对新塘镇辖区残障儿童的成长融合需求,面向残障儿童群体开展“助爱行”儿童社区融合计划、“爱有方”家长组织赋能计划和“伴星”志愿者队伍培力计划等帮扶困境儿童服务。截至2024年12月,在多方志愿慈善力量的支持下,项目共开展52场活动,服务不少于6500人次,联动3个社会公益平台,其中包括“阿里巴巴313公益季”优秀项目,并成功加入了“永旺幸福的黄色小票”第十八期至二十期队列,获得持续的物资支持。

项目通过组织社区公益课堂、入户伴学、融合出行、家长组织孵化培育、志愿者提升训练、公益集市等服务内容,助力特需儿童家庭提升社区融合技能,为他们构建一个残健共融的友善社区参与空间,取得了良好成效。自实施至今,项目被国家(省、市等)级媒体报道28次,总结出《社会工作者在困境儿童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以残障失学儿童社区伴读服务站点为例》经验做法,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广深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案例精选》发行,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编辑:涂传博 审编:陈莫楠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