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全面提升八大品质——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专场。邀请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田洪健,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学勇,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张杰,共同介绍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今年以来提升发展品质工作成效和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田洪健介绍,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践行“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按照市委“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坚持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20字方针,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干出了走在前的担当、干出了开新局的样子。
坚持党建统领“走在前、开新局”。在机制上,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构建了“党建1+3”工作法,就是在党建统领下,实行党建工作清单化、党务业务融合化、业务开展品牌化,确定了76项党建工作清单,搭建了3项活动载体,推动实现一业务一品牌、一品牌一特色,把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使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做到了统得牢、融得实、做得好。在组织上,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了市县党委社会工作部揭牌,第一个将社会工作延伸至所有乡镇(街道),第一个建成了市县乡社会工作体系,特别是通过深入调研、积极推进,在10天内明确了全市91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的专责机构、专职领导、专门人员,真正让社会工作在基层有抓手、有人管、有人干。在队伍上,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高点定位、高效推进,高标建成了全国首家由社会工作部门主管的省级社会工作学院——山东省心安社会工作学院。学院对标全国最先进地区,全面推动软硬件双过硬、双提升,做到了办学理念新,采用的是现场体验和专家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辐射了全国各地的实践基地;师资力量强,与人大、浙大等全国二十余所社会领域的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培训范围广,涵盖了社会工作3个方面12个领域的各类人才,聚力打造成为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一流研究平台和人才发展高地,为全方位培育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突出改革创新“走在前、开新局”。聚焦社会工作五大职责,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实施了“一项职责、一个品牌、一个现场、一种模式、一条经验”的“五个一”工作路径,使所有工作做到了干有方向、干有目标、干有标准。在行业协会商会上,创新实施了行业协会商会“345”党建体系,通过强化“3个引领”、坚持“4个联动”、推动“5个融合”,有效破解了机制不顺、管理不畅问题,为全国商协会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样板。在非公企业党建上,创新构建了非公企业“143”党建机制,通过树牢1个理念、坚持4个融入、发挥3个作用,找到了“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融合共建之路,推动全市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位居全省前列,为全省非公党建探索了新模式。在志愿服务上,创新实行了“1243”社工+志愿联动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将志愿服务融入了大治理、大发展、大民生,为全省社会工作者发挥作用树立了新典范,相关经验做法获省部发文推广,被中社部主办刊物刊发。目前,市委社会工作部已形成了十几项标准化引领,7项获得了省部推广,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找到了有效办法,这也正符合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的要求。
围绕中心大局“走在前、开新局”。聚焦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谋划确定了“1151”总体工作思路,把工作落到实处、干出实效。坚持吃透上情,干到穴位上。对照省委社会工作部年度要点任务和全省会议部署,分解明确了33项工作任务,制定了“路线图”,比如,聚焦省委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高位推动、靶向驱动、融合联动,研究制定了问题整改标准,建立了闭环式验收机制,切实改出了真成效、干出了高质量。坚持吃透市情,干到中心去。对标市委中心工作,自觉把社工部摆进去,找准服务品质滨州的主攻点,制定了“攻坚图”。比如,围绕市委“心安城市”建设,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实施了“抓三化促五全”的“心安社区”创建工程,抓实网格化管理强基、精细化服务为民、信息化支撑赋能,促进实现“一老一小”全关爱、困难群体全帮扶、区域自治全覆盖、心理健康全关注、志愿服务全参与,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效路径,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吃透下情,干到关键处。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于解民盼、化民难,深入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定做了“施工图”,聚力强机制、优服务,化解了一批难点,疏通了一批堵点。比如,滨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在全省率先推动党建引领“客货邮”融合发展,创新实施了“1233”党建工作法,破解了农村物流配送难、快递收发难等全国性难题,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惠民生、促振兴的新路子。
编辑:涂传博 审编:马充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