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五星级”社工站全域覆盖

 时间:2024-08-09 21:19:47来源:闽南网

近年来,泉州台商投资区社会工作紧扣“一年覆盖、两年规范、三年提升”的目标思路,链接各方资源,着眼做大做强,借力专业化、精细化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改善民生、优化服务供给,切实提升民生服务效能,实现社工站建设以点带面、示范推广、提档升级。全区下辖4个乡镇社工站均获评省级“五星级”,为全省唯一。

一、政策给力投入“足”

一是政策引导优布局。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统筹乡镇社工站、“福蕾行动”计划、儿童探访关爱等项目,累计投入288万元,建成1个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4个乡镇社工站、78个村居社工服务点,畅通“区、乡镇、村居”联动服务网络。

二是机制引路强队伍。出台《泉州台商投资区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亲清家园”平台,将线下审批转为“掌上”一键直“兑”,累计为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兑现奖励131.2万元,惠及辖区助理社会工作师235人、社会工作师43人、高级社会工作师1人。

三是规范引领促发展。以实现规范和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目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通过提供办公场地、服务场所、启动资金等方式,鼓励具备资质、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扶持等工作,共培育4A级社工服务机构2家,发放一次性开办补助10万元。

二、重点选准质效“显”

一是养老服务热起来。开设“贴心小管家”服务子项目,为老年人特别是留守、空巢、特困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帮助、社区参与等服务,协助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47家、住宅配建养老服务设施44个。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义诊、义剪、入户探访等活动累计101场、惠及4567人次。

二是社会救助实起来。坚持低保家庭动态管理,每年重新复核低保、低边、特困户,打造“资源—需求—帮扶”的救助平台,借助救助对象需求数据,整合各类资源予以支持。2024年1—6月,协助申请临时救助201人次99.23万元。

三是社区治理动起来。以凝聚基层群众力量为抓手,挖掘乡村能人,激发村民潜能,筹划以古街运营、幸福院空间改造等为议事协商项目,逐步形成老党员牵头、村委会主导、社工组织和村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同时,深入摸排困难群众所思所盼,建立议事协商室(亭)78个,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56场,解决群众诉求及矛盾纠纷超1000件,受益群众达2000多人次。

51

村民议事协商

三、督导有方专业“强”

一是全力督导上台阶。在各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之初,即正式聘请福建省首批高级社工师作为专业督导进行全面监督指导,精心组织社工全员参加市、区、镇及承接机构内部督导,并对实施成效适时监督。通过“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线上会议、集中督导等形式,实时掌握工作动态,全面监督项目推进落实情况,今年来,共进行线上线下督导56次,社工专业水准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泉台交流添“台味”。打造对台交流示范基地,引进1名在社会工作上有着先进经验的台籍督导进驻社工站指导工作,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叙两岸袍泽情”3场、“民族团结一家亲 福籽同心爱中华”7场活动,在学习借鉴、亲情融合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儿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以评促建搭台子。始终将把准民政服务对象需求、发现社区治理短板不足等作为进步依据,在项目实施上赋能社会组织、联动志愿者、对接慈善资源,主动邀请社会评价优秀、评估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对承接乡镇社工站建设服务项目进行中期、末期评估,扬长避短、加速进步。

52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叙两岸袍泽情”活动

四、典型培优特色“明”

一是造本土品牌。聘请中国社科院陈涛教授、台湾督导等行业翘楚现场指导,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凝练基层服务特色,提炼出“2531”工作法、“六化”服务法、“五线谱”工作法、“太阳花”工作法等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实招,以更契合本土方式方法增强民生服务效能。今年来,共开展社区活动100余场,服务困难群众超2万人次。

二是提技能创收。以村民创收致富为导向,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困难对象就业,筹集辖区慈善金3.7万元,帮助70名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和入户陪伴,融入历史文化,打造网红集市,为当地村民创收数万元。

三是扩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的功能,倾心支持省级社会工作示范站,创建“回暖之助”“回益邻里”等社会关爱援助帮扶项目,社会关注度、影响力不断提高,连续三年在泉州市社工人才工作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一名,省民政厅、宁夏民政厅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多次到站调研,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编辑:甘再松 审编:马充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