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提质 服务居民增效
社区老人多,需要上门服务;流动人口多,安全教育缺乏;打工子弟多,渴望课外活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就是居民的需求。
这些事,政府想管,但太小太细,管不过来;居委会想管,但人手不够,力不从心。由此,建立社工站便成了探索解决这些矛盾的一项选择。
社工站是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简称。2021年,省民政厅在全省启动街道(乡镇)社工站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工站已经成为基层治理中的一支生力军,同时也成为破解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迎泽区高质量推进社工站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基层治理服务的品质、精度、温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站点全域覆盖
社工服务专业化
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责任和事权扎堆向街道转移,一些基层单位出现了工作干不完、干不好的“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在此情形之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迎泽区以社工站建设为抓手,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运营方,利用其人手足、专业强的特点,弥补基层治理中常常出现的人员短缺、经验不足等短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文庙街道社工站由汇德公益负责日常运营管理。社工站立足民政、服务民生,为文庙街道所有社区的居民和驻地单位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社工站负责人肖红梅说:“我们的所有项目均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开始前,我们会通过大量调研制订详细方案,让所有的帮扶活动都更加精细、实用、专业。同时,我们会根据居民需求联系爱心企业、大学生志愿者、医疗机构等社会公益组织,定制服务方案。”
与社工站合作多次之后,五一东街社区党委书记宋婷感叹:“在发动志愿者和调动社区资源方面,社工站有我们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社工站可以为老人定制个性化医疗方案,对接专业医疗机构上门服务,还能持续追踪老人的健康状况。这种专业化、闭环式的工作方法,让服务群众变得更加精准有效,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同样是社区服务,社工站的社工与社区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有什么区别呢?
“社区志愿者所做的志愿服务一般在寒暑假、双休日、特殊节日等,参与的人数和时间段都比较集中。社工站社工长期在岗,服务更专业,入户核查、政策宣传、困难帮扶等服务更加常态化,对老、弱以及一些特殊群体的关爱更周到。”老军营街道社工站工作人员吉燕珍谈了自己对社工的理解。
聚焦民生需求
社区活动品质化
正是由于专业社工的加入,社区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和专业,进一步提升了街道和社区活动的品质。
源于一次老人被骗的真实经历,老军营街道社工站精心编排了一出情景剧《不上你的当》,提醒老年人提高警惕。由此延伸,该社工站与深圳某关爱老人的基金会对接,在老军营发起了“银发守护”系列项目,精准服务老年居民。
老军营街道社工站还持续帮助辖区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帮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环境。社工化身“老师”送教上门,和孩子一起做学习规划,从提升技能、缓解焦虑等维度给予指导,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社工站在开设防烫伤课程的同时,还为有需求的居民联系烫伤专业处理机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孩子们的假期托管中来,提供“一对一”课程辅导;聚焦儿童成长需求,社工站开发了乐享童年“七色光”志愿帮扶系列项目……
对于社工站带来的变化,迎泽街办工作人员岳建红深有感触:“活动经过社工站的专业策划,品质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受群众欢迎。真正弥补了街办和社区人手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
“社工站对社区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协助和带动作用,光靠社区工作人员很难调动各方资源,而社工站把居民、志愿者、公益机构都调动了起来,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服务品质。”老军营街办工作人员田雨欣说。
作为老军营、迎泽两个街道社工站的运营方,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涵盖社区干部培训、为老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社会资源链接等多项内容。该中心工作人员白娟说:“服务老军营街道3年多来,我们调动了180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街道的各项治理中。截至今年6月,共开展服务活动494场、个案服务80余人次,协助组建社区兴趣社团100余个。”
链接社会资源
关爱服务多元化
关爱居民不仅在于问需于民、靶向服务,还可以通过“以事聚人、聚力成事”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共建中来,进一步为基层治理增添活力。
五龙口三社区有多支文体活动队伍,数量不少,但用居民的话来说都是“小打小闹”。在社工站的引导和帮助下,多支队伍通过优化组合,组建成了一支专业的社区群众文艺队,不仅有专业老师帮助排练,还建立了团队内部制度。“现在我们经常受邀参加各类演出,大家越练越专业,社工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一位团员说。
迎泽区各社工站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兴趣小组为切入点,引导居民自发成立社区兴趣社团,培育了涵盖公益慈善、生活服务、社区事务、文体活动等多种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231个,参与主体都是社区居民。社工站还充分调动自身优势,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帮助社团组织开展日常活动,让兴趣社团更加专业、有趣、有益。
“通过‘建立社团、发动居民、凝聚合力’的方式,我们形成了‘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很多居民自愿加入到社区治理队伍中来。”文庙街办工作人员郭箐说。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在迎泽区的老军营、文庙、迎泽等街道,社工站成为社区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合作共生、交流互动、相融互促的平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借此平台聚合资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一老一小”、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着社区治理服务的广度、精度不断扩展。
“社工是干什么的,原来我也不太了解。通过接触,才知道他们是通过专业方法帮助居民,他们是活跃在社区的一群可爱的人,很受欢迎,感谢他们。”采访时,社区群众以切身的获得感,为社工的细心服务点赞。
编辑:涂传博 审编:王者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