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分享|难忘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

 时间:2017-06-15 15:58:30来源:社工中国网

难忘的2016年春天:老师带领我们前往距离学校50公里左右的大朗表村进行两天一夜的农村社会工作的课程实践。2017年的今天,我在自己的家乡成为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平时主要在城区开展服务。每当自己想起那段过去的实践经历,总能撩起我那灼热的心。

2016年的春天,当我们来到一个眼前的乡村时,尚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驻村工作人员以及村民热烈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居住的地方是被社工和村民一起盘活的老人院,虽然里面的设施不怎么齐全,甚至说是有些简陋,但里面所呈现出的“业绩”却是那么的突出,有过去的成果、现在的规划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日下午我们小组成员简单整理一下行装,跟着学生助理前往村民家中调研,了解当地社区的基本情况,向村民宣传我们这两天将会在村里进行的乡村建设和一些活动。村民们都很朴素,他们非常愿意跟我们交流,当他们谈到村子的变化时,都对社工的付出表示赞许。

自从社工在该村进行乡村服务以来,大朗表几十亩荒废的土地被村民与社工盘活,里面种植水稻和其他蔬菜,更多的荒废山地用以养殖走地鸡。在这里我看到了村民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村里一位热心村民啊弟说:“我们这条村要冲,要走向外面”。他们在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去努力改变自己现在的不利条件,并通过村民合作的方式去改变自己和整体村子的命运,他们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鼓舞,我被他们的精神撼动。

早上开始,是我们正式为村子进行乡村建设的时间,我们小组成员在早上五点多起床,简单吃完了早餐后,我们找到社区领袖森叔,由他带领我们去山上砍竹子。在这里过程中,由于考虑到森叔,年纪比较大,我主动承担起砍竹子的重任,最后在森叔的指导下,我顺利砍下了十几根的竹子,并由其他成员一同扛回老人院。我们在老人院门前的树底下,做了两张凳子,并用砖头铺了路。

我们整组人一起去附近寻找一些废弃建筑材料,把有用的砖头一块一块地挖出来,然后一人拿一块或两块这样运输回来老人院,最后用锄头、铲子挖平原来的泥路,把砖头一块块整齐地铺好。我们尽力为村里建设一条道路,在下雨天的时候,老人不至于要经过泥泞的道路才可以到达老人院。

说到凳子,不得不说这是我跟森叔的杰作了,在森叔的指导下,我把砍来的竹子锯好相同大小,然后用铁丝扎好,最后放在用石头做蹬脚的上面。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对我这个没怎么做过农活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说实话:我挺佩服自己的,原本没什么信心去做好凳子,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为村里增添两张长凳子,当天就有些从田里的干活回来的村民在那里休息,其他同学也可以在那里休息聊天,看着大家能在我修建的凳子下休闲,心里很是高兴。

时间就这样慢慢溜走了,我们小组为主要修篱笆、铺石路、造竹凳、装饰老人院以及美化垃圾池等多样形式,增加了村里的资产,盘活了一些农村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村里的一切都是资源,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退休,应该在家修养,是社会的负担。可是实际上,老年人也是一种资源,在我们这次的社区建设中,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森叔为代表的老年人指导我们做事,他们有丰富的经验,干起活来也是跟给力的。他们传承着村子的文化,他们发挥着自己的所长在为村里的发展作出一份力量。人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在这里:我看到社工服务给村里带来不仅仅是物质上帮助,不仅仅是村里有形的资产,而是在慢慢增加整条村里的无形资产,促进村里一种意识的觉醒。在农村这样一个关系复杂的小社会里,能把村民团结起来,共同去建设自己美丽的乡村,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为驻村社工感到骄傲。

两天的乡村建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行动才刚刚开始。超级nice的森叔的社区领袖和热心村民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深深打动了我,这段时间我常常在想:如果中国更多的人愿意去乡村奉献、去付出,将会有更多的意识觉醒,农村的很多问题都会相应得到有效解决。我们价值观里就不会认为农村是一个贫穷的、落后的,也不会出现大部分人都想逃离乡村的现象了,我们的乡村应该是大家都向往的理想家园,一个可以让自己使自己找到心灵归属的地方。

从前我以为社会工作就是搞活动、开个案或者小组。来到乐众后,我在总干事秋姑娘的支持下,虚心地向导师婉秋、阿娟、督导学习,践行机构的服务宗旨。我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社会工作也不仅仅是搞活动、开个案、搞活动和完成指标,更多是的时候是一个团队用心去践行、去付出。在开展服务的时候我们更多是依靠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去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工作的过程,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孤单。把理论和实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去服务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会很艰辛,但我相信将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与人生。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