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家长眼中,游戏之于孩子,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总和沉迷、依赖、逃学等行为挂钩。而一家由游戏公司发起并运营的机构,却成了2023~2024年度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
这个机构就是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2021年他们发起了名为“游戏素养计划”的公益项目,通过讲座和游戏共创的形式,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游戏,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支持,也为一线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提供工具。
“让孩子们从游戏玩家变成游戏设计师,把注意力从屏幕里转到生活中,会带来什么改变?”陈佳峰是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的一名青少年社工,做社工21年来,他眼见游戏沉迷问题愈发严重。加入“游戏素养计划”,成为“游戏素养引导师”后,他换了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如今,上海有超过150位青少年社工经过培训成为“游戏素养引导师”,他们走入社区和学校,带领青少年重新认识游戏,也重新认识自己。
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游戏科普游戏
前些日子,陈佳峰在给青少年做普法教育时,孩子们脑洞大开,设计了一款名为《反诈精英》的游戏。借用“狼人杀”的游戏规则,设定了平民、诈骗犯、网络警察、银行经理等角色卡牌,还设置了多种诈骗手段,只有认真甄别,保持警惕,才能成功破案。
“相关情节都是真实案例,孩子们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了怎么识破骗局、保护自己。”陈佳峰说,在传统的关于游戏的教育中,家长对孩子最多的要求就是要“少打”,要“克制”,但他认为“游戏本身是一盘菜,盘子是很受欢迎的,关键还看你装什么菜。”
在游戏共创工坊,结束破冰环节后,陈佳峰会引导孩子们思考,制作一款游戏需要怎样分工?游戏如何才能吸引人?主题怎么才能融入情节中?他使用的工具,就是波克公益设计的工具箱《游戏英雄物语》,包含有游戏地图、角色、任务和道具,孩子们要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设计出一款游戏产品。
去年做了17场活动后,陈佳峰收到最多的反馈是“有趣”。他观察到,高中生的逻辑比较严密,设计的游戏架构更清晰;小学生虽然框架搭得简单,但是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有趣创意。陈佳峰说,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的特质也会显露出来,有人逻辑能力强,有人擅长美术,那就可以各展所长,你设计规则,我创造角色,共同打磨产品。“培养游戏素养,其实就是要帮助青少年在游戏中获得正向效应,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上海茸城社区平安服务社的社工张春娟对此也很有感触。她接触过好几位重度沉迷游戏的服务对象,都是14-16岁的孩子。以前遇到这样的孩子,很难找到突破口。现在的游戏创作工坊,给了社工更多和孩子对话的机会,“他们说之前觉得玩游戏很解压,自己设计之后才知道这个过程并不简单,甚至有些‘烧脑’。”
张春娟说,以前青少年们想的是自己怎么去玩游戏,站在设计者的立场后,就会思考如何吸引别人来玩。“他们会去想,怎么设计关卡,能让人有不断闯关的欲望?游戏要盈利,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玩游戏的时候,是被怎样的激励机制吸引了,又是在哪些环节充了钱,然后去印证或反思过往的行为。”
四月份的一场进校园活动中,张春娟设置的主题是科技改变生活。孩子们在设计游戏时出现了分歧,一部分要做科技让生活更方便;另一部分却认为科技进步会影响环境,主题应该是环保先行。“后来我让他们分头去做,最终呈现的结果也很好。我们总在给孩子传导一些大人的价值观,其实孩子懂得很多,在创造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会反过来告诉我们,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期待是什么。”
用游戏的力量开启可持续未来
2024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其中明确指出,学校、家庭应该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但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常有家长问社工,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他爱打游戏多过爱做作业?不让孩子玩游戏以后,孩子暴躁生气还吵架怎么办?其实从本质来说,是因为孩子们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的问题。”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韩阳说,为此,他们邀请游戏行业专家、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一起,特别开发了游戏素养家庭教育课程,帮家长解答困惑。
不要谴责孩子玩游戏的行为、不要指责和强调孩子情绪、不要向孩子反复宣泄不满;可以向孩子表达对游戏的好奇、可以捕捉孩子玩游戏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可以用休息疲惫的方式解释暂停游戏的行为、可以帮孩子寻找其他的兴趣点……这些建议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切实的帮助,那如何让孩子也受益呢?
“孩子总是爱创作大于爱听课的,我们想让他们能动手参与,就创作了游戏素养盒子,果然发现孩子们在创作游戏作品的时候,有很多新鲜的观点。”韩阳说,随着越来越多社工的加入,他们收到了更多正向的反馈:在游戏共创过程中,孩子们不止能体验游戏的乐趣,理解游戏的本质,学会控制和平衡游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能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进行团队合作、怎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防沉迷只是在解决问题,那些有关未来发展的开放性话题,并没有固定答案。
波克公益基金会的办公室里,展出了很多孩子画的纸上游戏——有的孩子关注乡村教育,设计了“校长”模拟器,玩家可以扮演校长经营学校,目标是让学校软硬件全面发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教育;有的孩子关注生物多样性,设计了“七彩海洋世界”,通过类似飞行棋的小游戏,穿梭在海洋世界,让玩家身临其境地了解海洋中的不同生物和它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阻碍;也有孩子设计了成长类游戏,以“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为线,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做出选择,会走向不一样的人生。
有的游戏中,藏着孩子们平时说不出口的话。韩阳提到一款反校园欺凌的游戏,孩子从不同角度设定了参与者的角色,有不同的发展路径、结局、体验,参与者可以多角度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既切合青少年群体的关注热点,也不是只从单一的视角让青少年看待问题,设计的思路很巧妙。
在活动中,张春娟也遇到有孩子关注这个话题。“他们在设计关卡时,会告诉你很多细节,那些关于言语欺凌、社交排斥以及网络攻击的担忧,是他们平时不会说的。”张春娟说,在游戏素养培养过程中,青少年在不断挖掘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工也有了更多和孩子们交心的机会。
今年波克公益设计了一套“可持续未来议题卡”,其中包含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无贫穷、零饥饿、优质教育、性别平等等等。游戏素养引导师可以选择卡牌,引导孩子们以游戏设计师的身份思考如何创造性地解决全球性问题。
“我们希望告诉青少年,每个人都可以是可持续未来的行动者。这些全球性的社会议题,我们也是有能力去参与并做出改变的。”韩阳说:“也希望我们这个以‘解决问题’为初衷的公益项目,可以做到‘影响未来’。”
编辑:涂传博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