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播种 一路花开 ——“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5年印象

 时间:2017-06-09 11:48:56来源:中国社会报

为“三区”输送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社会福利传送者的社会工作者,正是“三区”地区急需的人才。2013年,民政部启动了“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三区”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向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0多个贫困县(区、市)和困难团场选派了5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这些地区培养了232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推动“三区”建立社会工作政策制度、拓宽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壮大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探索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普及宣传专业社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和社会效益,得到受援地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

6月5日,民政部在重庆市举办“‘三区’计划实施经验交流会”,本报编辑部特采撷部分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予以展示,为推动这项基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工程的持续实施做出阶段性梳理。

重庆市

政府主导 政社协同

2013年以来,重庆市以社区社会工作室为服务平台、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主要技术支撑、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推进手段,大力推进“三区”计划实施工作,积极探索“三区”计划在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助推农村脱贫攻坚、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做到精准发力,重庆实施五大举措为“三区”计划保驾护航。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政社紧密协同。重庆市“三区”计划每年皆列入《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全市民政工作要点》和“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成为年度人才专项工作。在政府主导下,按照“自愿申请、严格审核、公开透明”的原则,确定每年派出单位、选派人员和培养人员。二是以项目为载体,政府购买服务。重庆市“三区”计划选派工作以政府购买项目的形式进行。除中央资金外,市民政局每年皆进行资金配套,5年来共配套资金756.68万元,实施项目50个,覆盖全市所有重点贫困区县。三是以“八个一”为准绳,精准推进。重庆市出台《“三区”计划项目工作要点》及执行办法,要求派出单位和选派社会工作者紧紧围绕“八个一”(扎根一批贫困村、关注一类重点人群、重点帮扶一批贫困户、实施一批特色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建好一批社会工作室、培养一批脱贫攻坚骨干、培育一批社区脱贫攻坚社会组织、形成一套协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开展“三区”计划项目选派服务工作。其中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将专业服务平台直接建在社区(村),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功能,实现了源头治理。四是以第三方评估为依托,强化质量。通过第三方的评估,严格测检执行质量和效果。五是以激励保障为后盾,力求长效。重庆市从多个方面构建、完善和创新激励保障举措,如将服务“三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列入全市社会工作骨干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免费享受市级和区县两级组织的各类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评选市级及以上层级各类社会工作人才荣誉时优先推荐;向各级政协、群团组织推荐人才时优先举荐等。

5年来,重庆市共为受援区县选派233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了114名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区”计划实施过程中为受援区县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提供了急需的专业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与此同时,提升了民政服务农村的能力,缩小了区域社会工作发展差距,有效促进了“三区”社会和谐。“三区”计划还成为重庆市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构建农村社会工作制度、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展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社会工作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并拓展深化了“三社联动”实践。

四川省

输送服务 带动认同

四川省把实施“三区”计划作为推进全省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带动当地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抓手。5年来,有8家高校和20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服务,实施项目67个,社会工作服务涉及31县(市)、48个村(社区)、9个民政事业单位,较好地实现了“输送社会服务、锻炼社工队伍、传播志愿精神、提升社工认同”的目的。

四川省每年公开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征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三区”开展服务。征集到项目后,聘请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项目申报书进行综合评审,将良好的项目纳入社会工作项目储备库。服务方式上要求选派单位以驻点服务为主,派驻全职社会工作者3名以上,驻守在服务地区开展经常性服务。承担“三区”计划选派任务主体必须是有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高校,或者是符合条件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如果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1年以上。服务地方民政局配合做好社工站建设,确保必要的工作条件。“三区”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统一聘请独立的第三方督导评估机构进行全程监督指导,力争保障服务的专业性,用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手法促进全省社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5年来,四川省“三区”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多方成效。首先是促进了本地社会工作的发展。各项目执行机构采取办培训班、讲座、工作坊、专业督导、考察探访等方式,加强对当地民政系统和相关部门人员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培训;针对新发展的志愿者开展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对有志于创办社会组织的人员进行引导培育。同时还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组织活动观摩等方式,吸引了当地村(社区)干部、居民参与,提升了社会工作在本地的影响力,也带动了本地社会工作的发展。“三区”计划实施以来,项目落地的市(州)累计培育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91个,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十三五”规划或实施意见的市(州)有9个,全省已经出台社会工作相关政策制度的县(区)有62个。项目落地的市(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通过人数1722人,是实施“三区”计划以前通过人数的两倍以上。其次是形成了一批本土化的服务模式。“三区”计划项目在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方面积极探索,较好体现了社会工作的融入式发展。如在灾后重建地区,探索“灾害心理与社区重建+留守人员专业服务介入+农村生计发展应对与政策倡导”服务模式,通过多层次介入服务缓解受灾群众面临的困境;在多民族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宗教等特点开展服务,积极促进文化传播、民族融合。最后是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系统地回应了服务对象的需要,提升了服务对象发现、利用资源的能力,使得他们找到归属,增强了自助能力。同时,通过社区层面的服务,促成了社区居民的互助,起到了较好的社区倡导作用。

湖南省

服务引领 激发内力

湖南省自2013年开始陆续在省内10个扶贫重点区县实施“三区”计划项目。项目从湖南、广东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高校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脉)、郴州和株洲(罗霄山脉)等10个边远贫困县、民族自治县和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受援县培养各领域急需紧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当地社会工作宣传普及与政策创制,使社会工作在受援县生根发芽。

10个“三区”计划项目中有3个项目服务于农村社区,7个项目服务于城镇社区。5年来,各项目承接机构在重点为受援县项目点的贫困人口、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社区和社会救助等领域开展个案、小组与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每个项目都根据所在社区情况制订了专门的服务规划,开展了针对性的服务。总受益困难群体达1万余人,社会效益明显。

在省民政厅对“三区”计划的大力推动下,有关项目点的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行业规模、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当地党政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度有了很大提升。为配合“三区”计划项目落地,当地民政部门普遍成立了“三区”项目承接工作领导小组,在人力、后勤、选点等各方面提供支持,并以此为契机联动组织、人社、教育、团委、妇联、卫生等部门参与项目实施,初步形成了跨部门发展社会工作的局面。此外,在民政部门牵头努力下,10个项目点所在市(州)、县(区)陆续出台了有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机构扶持办法等政策文件。

“三区”计划的项目点均集中在连片贫困地区。该地区困难群体较为密集,但社会组织发育尚不完善,无法满足当地日益扩大的社会服务需求。项目承接机构根据当地需求,在10个项目点协助培育了19家社会服务组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区”计划进驻之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也非常迅速。各地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数逐年攀升,10个项目点中有7个已在当地培养并吸纳了本土社会工作者,并以其为主开展项目工作。与此同时,参与项目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长期的历练,综合能力也获得显著提升。

经过持续的实践与探索,湖南省“三区”计划在组织管理、资金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不断获得进展。形成了省、市、县密切合作、层层发力的总体布局;累计投入资金达800余万元,项目点从5个增长为10个,共计选派工作人员近170人次,培养当地社会工作人员100余人;总结摸索出一套购买流程与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了评估督查制度。

5年来,“三区”计划在服务困境人群、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社会工作认识、发展社工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社会成效显著。用社会工作专业化手段助力精准扶贫,已成为了湖南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项目脱颖而出,成为“三区”计划的湖南品牌。

云南省曲靖市

人才驱动 项目生根

2013年,云南省启动首批“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几年来,曲靖市深入探索适应曲靖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有效办法和途径,以“三区”计划为有力支撑点,带动引领曲靖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新发展。

曲靖市通过“三区”计划,先后引进4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受援县的村或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为“三区”受援地引进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人才35人。这些专业人才已成为曲靖市“三区”服务阵地的“排头兵”和“带头人”,有效促进了曲靖市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基础上,曲靖市注重本地区的人才培养,积极组织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开展“三区”计划实地教学,并积极参加省、市社会工作业务培训和交流研讨,研究制订《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规划》,认真拟定年度培训目标任务,有效提升了广大社会工作者开展“三区”服务工作的能力素质和水平。2016年底,曲靖市社会工作人才量已达到2530人,同比增长8.4倍。

与此同时,曲靖市多管齐下,大力加强“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宣传引导。围绕“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工作实践开展宣传引导,并积极运用“曲靖M”“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三区”计划,宣传社工理念和社工知识。

2015年,曲靖市引进“三社联动”模式助力“三区”社会工作,初步形成社会工作服务长效机制。截至目前,曲靖市培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曲靖市尚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曲靖市麒麟区七彩阳光社工服务中心先后进入会泽县宝云街道仙龙社区和者海镇拖木村、宣威市海岱镇磨嘎村金阳留守儿童之家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心理矫治、社区融入、功能提升、生计发展等服务,在创新社会服务方法、深化社会服务内涵、提升社会服务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曲靖市结合社区特点,以“三区”社会工作服务为有效契机,邀请团委、妇联等组织共同参与,扎实开展以“三留守”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的深入开展,曲靖市受援县(市、区)社会工作发展水平有了较快提升,社会工作知晓度和认同度得到提高,4个社工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带动培养当地社工近30余名,孵化培育了社工机构2个,“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成效显现。

安徽省岳西县

制度护航 建构体系

安徽省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于一体的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各类留守人员2.6万多人,约占农村常住人口数的9%左右,面对庞杂的留守人员的社会服务需求,传统的模式或已无能为力。 “三区”计划犹如一颗种子,播种在岳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极大地推动了岳西社会工作的发展,也为探索做好留守人员的关爱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区”计划实施后,岳西县组织专业培训、发挥项目引领示范,使更多人开始接触、了解和初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和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特别是在扶贫攻坚中,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开始尝试运用“挖掘潜能、链接各种资源”等专业社会工作理念和办法,为结对贫困户服务,体现了“助人自助”的宗旨,取得明显成效。

岳西县以“三区’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大力培养本土社会工作者,鼓励支持成立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是广泛动员、组织和激励各行业从业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二是充分发挥选派社会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加大对城乡社区、学校、基层团组织、城乡“五老”、义工等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逐步使其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加快向专业人才的提升转化。三是扶持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目前,岳西县有4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持证社会工作者20多人,并成立了社会工作者协会。

在“三区”计划实务推进的过程中,岳西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分别就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服务领域、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为有效推进社会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分析、研究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乡镇、村(社区)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为选派社会工作者单独设置工作室,配置办公设备。岳西县还将社会工作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

“三区”计划实施3年来,岳西县广搭服务平台,利用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中小学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共服务留守人员约15200余人次,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16人次,为本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人员160余人;积极链接资源,共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团员、城乡“五老”(老退休干部、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老乡贤)1000余人次,县义工联盟、慈善协会、山里人爱心协会等10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目前,依托县社会工作者协会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村(山区)社会工作服务点,初步形成了符合岳西山区实际的“网格化陪伴、组团式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一名『三区』计划援疆社会工作者的感悟

龙基军

新疆喀什的“三区”计划社会工作人才选派采用了对口援建形式,运用项目化运作方式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深圳第二批援疆社会工作者肩负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任务,带着使命来到喀什。2015年的一次闲聊中,我问同行的社会工作者:“为什么来到喀什,一待就是3年?”其中一名社会工作者回应:“看到喀什社会工作服务有这么大的需求,本土社会工作又还没成长起来,我决定留下来。”我想这其中作为最强支撑的正是社工情怀,一种把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当作自己使命的情怀。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服务带给新疆百姓呢?我想以把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工作总目标实施的“家有好邻”民族团结嵌入式社区服务项目为例进行说明。一次普通的下厨包饺子活动,怎么做到既包出邻里情,还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专业性呢?我们的做法是在包饺子比赛过程中引导明显已经输了的群众故意用带着面粉的手去给对方擦汗,把对方的脸弄花,引来笑声,再让旁边其他人员去帮助脸花的人擦脸,当然是悄悄引导他擦得更花了,引来欢声笑语。还有就是啃馕比赛,结合当地的文化和民族团结的主题,我们组织各族群众开展啃中国地图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在馕上啃出的中国地图最标准,一边比赛,一边给现场观众介绍中国版图的形成,引导他们爱国爱家。就这样用心去感受需求,用心去开展服务,在点点滴滴中体味深情,拉近感情。

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设计项目需要以需求为导向。2011年我们在乡下调研时发现一户残障家庭,他家只有一间土房子,家徒四壁,厨房是露天的、土石砌成的。一个扶贫发展项目——农村社区发展(小母羊)项目因此而生。目前该项目已经推广到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的6个乡镇、11个村,共有1430户农户参加,发放母羊7150头。截至2015年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农户的年均毛收入增加额超过1万元。喀什市政府于2014年、2015年分别拿出500万元参照小母羊项目开展扶贫工作。

2013年我们在农村社区发展(小母羊)项目的基础上又开发实施了喀什地区视力残疾人士就业帮扶项目和心连友师助学项目,通过多元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视障人士就业帮扶项目,目的就是通过残障人培训残障人、残障人带动残障人的方式促进就业,实现就业一人,稳定一家,安定一方的目的。

2015年,我创办了喀什市阿凡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到我们机构的“三区”计划社会工作人才和本土社会工作者们运用专业方法在村改居的社区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多来特巴格乡的团结小区(农村拆迁安置小区)2016年接待各级来访超过30余次,以专业赢得了信赖,成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张名片。

通过援疆“三区”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可以看到,“三区”计划项目设计与近年来国家脱贫攻坚的战略任务和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目标实现了较好衔接,并渐渐显现出示范引领作用。“有情怀的社工,以专业而敬业,以走心而赢心”,在传播社会工作理念,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效能的路上,我们将走得更远。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