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法治社工颁证暨第七期法治实训开班仪式成功举行。从首创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到首创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再到首创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园区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深化探索,通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努力绘就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底色”。
据介绍,2018年园区开始试点社工法治实训,2020年园区社会事业局联合园区法院创新设立全省首家“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2023年园区再度试水法治社工分阶认证制度,提高社会对法治社工的认可度、满意度,更加高效地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从“讲情”到“讲法”,基层解纷“新法宝”亮相
“楼下邻居搭了玻璃顶棚,一到下雨天,雨水滴滴答答,影响休息。”“这个顶棚是前房东搭的,跟我们没关系。”娄葑街道苏安北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问题十分常见。
调解这里的邻里矛盾纠纷是社工金湘雄的日常工作。2022年9月,金湘雄参加了园区第三期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在园区法院立案庭实训三个月,法律思维和调解技能有效提升。如今他经过严格考核选拔,正式成为首批初阶法治社工,调解邻里纠纷更加得心应手。
“在参加法治实训前,调解更讲情,无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部分居民不满意,最终诉诸法院。如今用好法治这把 ‘金钥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容易解开居民间的‘矛盾结’。”金湘雄说,“以玻璃顶棚调解为例,我们详细阐述了《苏州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联动其他部门顺利拆除玻璃顶,保障二楼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主动为一楼居民联系制作可移动顶棚的厂家,最终双方都挺满意。”
从“实训”到“实践”,法治思维走心走实
“金鸡湖街道香茂社区邻里纠纷不算多,却常碰到棘手难题。”社工罗露说, “之前有一位老先生乘坐被困电梯2小时,受到惊吓,事发后医院治疗费用超9000元。老先生认为这笔费用是被困电梯后产生,应由电梯维保人员全额支付。但电梯维保人员认为这笔费用治疗的都是老年病,与被困电梯无关,最多支付精神损失费1000元,双方协商无果就找到了我们。”
结合法治社工实训班时的学习成果,罗露与其他同事协作,寻找证据、调取楼道监控、查看老先生被救出电梯后的身体状况以及医院诊断书,同时向维保人员普及被困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调解后,老先生愿意降低赔偿,维保人员同意适当提高赔偿,最终达成一致。
“法治实训课程覆盖面广,三个月里学到了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但学以致用才能干成事。”罗露对调解工作信心倍增:“作为矛盾调解员,既要知法懂法,还要掌握丰富的案例,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对比评说,提高当事人对调解方案的认可度、满意度。”
从“试水”到“深耕”,基层治理法治化步伐稳快
作为省内首家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建的法治培训基地,园区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资源”与法院解纷的“经验资源”,开设“每周一讲”专题,建立“一对一”导师制,每期遴选优秀社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解纷实务脱产实训,弥补其在调解技巧和操作实务等方面的经验不足。
随后,园区首创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同步建设“园区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协同”平台,通过深度分析五大类十八小类基层治理案件,提供风险预警、指数画像、态势分析等功能,提高社区治理精细度。
2023年,园区启动实施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对受训社工的法治解纷能力进行分阶评定,构建初、中、高三个阶梯式的法治社工评定体系,旨在有效检验法治实训效果,激发法治社工内生动力。
“我们明确申评条件,强调逐阶申评、考评结合、流程规范,同时建立复评制度,强调不断学习。”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田太促说,以法治社工学员为纽带,园区建立法院与社区之间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机制,形成“诉讼源头治理+纠纷前端化解+终端裁决保障”社区治理模式。“未来将联合其他部门推动实训扩面,全力打通各个社区,让法治社工成为园区基层调解的‘金名片’。”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开展6期实训,174名社工顺利结业并被聘为园区法院特约调解员,41名实训学员被评定为园区首批“初阶法治社工”,累计为群众提供咨询1300余次,实际化解纠纷1800余件。
实实在在的数字有力印证了园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成效。未来,园区将持续深化探索法治社工分阶培养和评定体系,让矛盾调解有“人”,让矛盾调解有“招”,为社区基层治理充实法治能量。
编辑:涂传博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