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到首创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再到首创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针对基层治理中法治力量不足、法治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自2020年起,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用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举措,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绘就平安园区的“法治底色”。
从“实训”到“实践”探索法治化解“新思路”
“之前有一位老先生乘坐电梯被困2小时,因年纪较大且受到惊吓,事发后去医院治疗产生了9000多元的治疗费用。他认为这笔费用是由被困电梯后产生的,理应由电梯维保人员全额支付。但电梯维保人员认为这笔费用治疗的都是老年病,与被困电梯无关,最多支付精神损失费1000元,双方协商无果就找到了我们。”在金鸡湖街道香茂社区工作的社工罗露是园区法院第四期社区治理法治实训结业的学员,提起此前成功调解纠纷的过程,她仍记忆犹新。
“遇上这样棘手的纠纷,我就会回想参加实训时的课程,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总结出争议焦点,努力找寻突破口。”罗露结合法治实训时学到的方法,先是调取楼道监控,查看老先生被救出电梯后的身体状况以及医院诊断书,同时向维保人员普及被困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开展“背对背”调解后,老先生愿意降低赔偿,维保人员同意适当提高赔偿,最终达成一致。
为了充分发挥像罗露这样的社工力量,推动她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快速高效化解邻里争端。自2020年起,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就联合园区社会事业局创新设立全省首家“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以专业化实训培养“法治社工”。据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民一庭庭长胡志清介绍,“实训基地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导,每期遴选优秀社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解纷实务脱产实训,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资源’与法院解纷的‘经验资源’,开设‘每周一讲’专题,建立’一对一’导师制,解决社区人民调解员、社工等基层调解队伍在调解技巧和操作实务方面经验不足的‘痛点’”。
“法治实训课程覆盖面广,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学到了调解技巧。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一名专业的法治社工后,罗露对于纠纷调解工作更有底气了:“作为社区工作者,日常处理的工作涵盖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熟悉法律,知法懂法,同时还要掌握丰富的案例。当遇上需要调解的纠纷时,就能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处理,在有效提高当事人对调解方案认可度的同时,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从“讲情”到“讲法”打造基层解纷“新路径”
“楼下邻居搭了玻璃顶棚,一到下雨天,雨水滴滴答答的声音特别响,严重影响我们休息。”“这个顶棚是前房东搭的,跟我们没关系。”对于娄葑街道苏安北社区的社工金湘雄而言,调解这样的邻里矛盾纠纷是他的日常工作。苏安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中超三分之一是老年人,超三分之一是流动人口,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问题十分常见。
2022年9月,金湘雄参加了园区法院第三期社区治理法治实训,通在立案庭实训学习三个月,法律思维和调解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2023年,园区在学习借鉴新加坡国际调解协会调解员资格评定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法治社工评定体系,提高社会对实训社工专业水平的认可度。经过严格考核选拔,金湘雄正式成为首批初阶法治社工中的一员,这个新身份让他对邻里纠纷的调解更加得心应手。
“在参加法治实训之前,我们的调解更‘讲情’,无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导致部分居民不满意,最后还是诉诸法院。”金湘雄说,现在的调解更“讲法”,双方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关于玻璃顶棚的调解过程中,他和同事先是翻阅了园区法院编写的《苏州工业园区社区治理法治指引》,再仔细研读《苏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和《苏州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最终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联动居委会、物业、公安、消防等部门顺利将玻璃顶拆除。“不仅保障了二楼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一楼居民的诉求,主动为其联系制作可移动顶棚的厂家。这样的处理结果,双方都挺满意。”
在金湘雄看来,社区矛盾调解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如今,有了法治这把“金钥匙”,更容易解开居民之间的“矛盾结”。
从“试水”到“升华”书写社会治理“新篇章”
2020年,园区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成立。2023年,协同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深度分析五大类十八小类基层治理案件,提供风险预警、指数画像、态势分析等多项功能,量化社区治理精度。
如果说前期的铺垫是必要的“试水”和“探底”,那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的启动实施,则使园区的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升华”。今年3月,伴随着第七期社区治理法治实训正式开班,首批获得认定的“初阶法治社工”也在开班仪式上拿到了评定证书。
“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对受训社工的法治解纷能力,进行初、中、高三个阶梯式的分阶评定。”胡志清表示,法治社工分阶考试、复评的大纲、题库由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负责拟定。符合申报条件的社工提交法治社工评定材料后,由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联合苏州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根据申报社工的社区治理法治实训表现、矛盾纠纷调解情况、当事人满意度等因素进行资格审核,通过审核的人员可以参加相应层级的考试。
“通过法治社工分阶评定,一方面可以有效检验法治实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实训社工持续提升法治素能的内生动力,该做法为全国首创。”胡志清说,以法治社工学员为纽带,园区建立起法院与社区之间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机制,形成了“诉讼源头治理+纠纷前端化解+终端裁决保障”多维社区治理模式。
截至目前,法治社工实训已累计开展6期,174名社工顺利结业并被聘为园区法院特约调解员,41名实训学员被评定为园区首批“初阶法治社工”,累计为群众提供咨询1300余次,实际化解纠纷1800余件。实实在在的数字,是园区法院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法的有力印证。
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将加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让矛盾调解有“人”,让矛盾调解有“招”,为社区基层治理充实法治“能量”。
编辑:涂传博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