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层社区在服务和管理上依然存在着“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的问题,需要在基层治理中不断加强人财物等资源统筹协调、重心下移,汇聚多方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当前,青岛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还存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不强、社会资源力量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度不高、社区开展活动和服务居民资金不足等突出问题。为此,青岛市政协委员、洛阳路街道郑州路社区党委书记王艳芳建议:
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社工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建立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市、区社工人才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实务能力。建立持证社工人才一次性奖励、职业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引导从事社会服务的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推动我市持证社工人才增量扩容。大力发展专业社工机构。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自主创业,组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与社区对接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充分挖掘社区居民需求和建立红色共建良性循环。
通过“大走访”“微心愿”“金点子”微信公众号“投递”等形式,深入了解居民的急难愁盼,形成“需求”清单,将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党建、文体、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具体的为民服务项目,通过共建单位认领项目,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在服务居民过程中,怎样实现共建共享,首先要挖潜共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在社区治理中形成“双赢”。社区层面可以组织感恩会、表彰会等,将共建企业的工作成果在社区彰显,让共建单位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企业难办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共建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居民,紧密联系;政府层面可以加大对活动的宣传,给予相关激励机制,树立共建单位的良好形象。
让社区基金成为社区治理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我市的西海岸新区、崂山区率先探索实践成立社区基金,引导爱心企业向社区基金注资,同时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让专业社工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通过微创投项目等形式,实现社区基金为社区治理赋能。建议邀请本市和省外先进社区基金治理典型提供培训授课,让社区基金能尽快在本市各街道社区全面落地开花。不断探索社区基金运行模式,建立有效机制鼓励企业主动向社区基金注资。不断探索社区基金的自主使用权,把社区基金用活、用实,真正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不断服务和造福社区居民。
编辑:涂传博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