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公益创投项目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时间:2023-07-20 08:18:21来源: 婺城新闻网

“社工哥哥姐姐们,和你们沟通以后,最近我的心情好了不少,虽然现在成绩上还没有明显的进步,但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的……”近日,婺城区乐善社会心理服务发展中心的社工们收到了小南(化名)发来的感谢信息。

小南是一名初中学生,因父母长期忙于生计,疏于沟通交流,导致青春期的小南患上了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但因服用药物具有比较强烈的副作用,小南放弃了吃药,而父母因为工作忙也没有考虑到为其安排心理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南的情绪越发不稳定,每周晚上放学回家约有1-2次的躁狂发作,发作时情绪激动,无法控制地撕纸,想砸东西。

因乐善社工会定期在小南所在的学校开展“‘心心’向荣护苗成长”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小南的班主任便联系社工,希望能以专业的社会力量来帮助小南的成长。据了解,该项目是2022-2023年度的婺城区民政局公益创投项目,通过专业社工进校工作的方式,依托社会组织及专业心理、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协助中小学校以体验式预防服务、心理健康筛查、个案家庭服务、家长工作坊、心理团辅等形式,开展道德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通过构建家校社一体化服务方式,合力打造未成年人“心灵加油站”,为未成年人建立起一道身心健康的保护网。

为了改善小南的情况,社工们运用认知行为(CBT)疗法和表达性艺术疗法,通过共情、倾听、积极关注,与小南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小南告诉社工,自己平时在学校比较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学习成绩也较为落后,而小南的父亲在家庭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平时对小南要求严格,但采取的方式较为简单粗暴,小南一方面有些害怕父亲,另一方面又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同。同时,小南也渴望外界的关注与陪伴。例如,小南一直热爱画画,却无法得到父亲的认同。在班主任老师的建议下,父亲虽然同意了小南学习画画,却把这当做一个每日必需做好的任务,强制小南每天完成,反而导致小南对画画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我们和小南先后沟通了8次,逐渐加深信任后,我们开始引导他认识到,学习、画画都是他自身的责任,而不是为了父亲或旁人而做,建议小南不要被他人的行为而牵引太多的情绪。”乐善社工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工们还与学校的心理教师以及班主任沟通,希望他们能多关注小南在校的情况,并联系了小南的父母,让他们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改变不适宜教育方式的必要性等,并建议小南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结合的手段来治疗躁郁症。同时,结合咨询中所做的一些测试,社工和咨询师们发现小南的智商指数优于一般人,便经常对他进行赞赏,鼓励他认真学习、培养兴趣爱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变,如今,小南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上课也不再容易犯困,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精神状况好转,并能够和同学一起结伴参与集体活动,孤独感有所减少,社会交往逐渐正常,与父母的关系也逐渐缓和,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得到了一定控制。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面临越来越多挑战,家庭、学校、社会要合力承担起保护青少年心身健康的责任。”乐善社工呼吁,希望全社会一起努力,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功能和保护手段,建立起维权和教育、保障和预防相结合的保护框架,构建直接面向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网络,帮助更多迷茫的青少年走出困境。

编辑:涂传博 审编:黄琛博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