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我的药吃完了,这两天下雨,我也没法出去买……”5月29日上午8点,宿豫区大兴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驻站社工王晨光接到了一通电话。打来电话的是大兴镇大兴社区的邹书兰老人。由于丈夫去世早,唯一的女儿又远嫁外地,邹书兰老人只能独自生活,是宿豫区民政部门重点关注对象。
“邹阿姨,您别着急,我马上就来。”放下电话,王晨光连忙从社工站赶到邹书兰家,拿上空药瓶后,他又马不停蹄前往社区卫生所,购买了一瓶新的药品送给邹书兰。
“王社工跟我没有亲戚关系,但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亲人,有时候比亲人还亲。”拿到药后,看着王晨光被雨水打湿的衣裳,邹书兰老人说出了肺腑之言。
在宿豫区,像这样的温情瞬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为了推动民生兜底保障服务工作从“兜得住”向“兜得好”转变,从2021年起,宿豫区在全市率先吹响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号角,完成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挂牌全覆盖,并在下相街道和大兴镇启动了社工站实体化运行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两家专业社工机构承接社工站服务项目,更好满足了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走进大兴镇社会工作服务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设计的宿豫社工站Logo,办公室、档案室、个案工作室(心灵驿站)、小组工作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站点内绿萝生机盎然,书架上书目琳琅满目,整洁又温馨,给人一种家的亲切感。
“自试点启动以来,下相街道和大兴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重点服务对象,扎实做好政策宣传、需求调研、经济状况核对等工作,先后组建志愿服务队4个、培育社会组织2个、开展专业个案服务17个。”宿豫区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锦介绍说,社工站还募集到捐款近2万元,为辖区14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物资,得到了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服务对象的充分肯定,社工站成为了群众身边的“幸福站”。
如果说社工站是群众身边的“幸福站”,那么社会工作者则是群众的“幸福制造者”。为了将社会关怀延续到每一个角落,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宿豫区依托专业社工机构,在下相街道和大兴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内各配备了6名专业社会工作者,为群众提供“365天不打烊”的帮办服务。
“社工工作涉及老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多类人群,要想赢得群众信任,工作人员必须得有一定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张锦说,宿豫区充分注重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行社会工作者在岗培训、继续教育,先后举办了社会组织项目管理及服务能力提升、“慈善+社工+志愿”融合发展等培训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工作者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便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温暖的帮扶和服务。
民生保障、信访调处、志愿服务、资源链接……社会工作者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正在渗进宿豫区基层社会治理各个领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多方面任务都与社会工作有关,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参与。”张锦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年年底,宿豫区将社工站实体化运行全覆盖纳入了2023年度重点工作,并积极会同财政部门,筹措270余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支持各乡镇(街道)社工站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我们计划在6月底之前,对全区10个乡镇(街道)的社工站建设运行进行全面转型升级,实现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运行管理全覆盖。”张锦表示,宿豫区将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将服务送到困难群体的家中和心里,合力织就基层社会治理的“锦绣画卷”。
编辑:甘再松 审编:黄琛博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