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你多夸夸我——家校社三方联动共同助力儿童偏差行为纠正

 时间:2023-02-09 14:33:29来源:社工中国网

一、背景介绍

(一)服务对象介绍

小明,8岁,二年级小学生。被班主任老师介绍到社会工作者处。据班主任老师介绍,案主近期发生一些攻击性行为(打女生、撞人、勒脖子、用竹签扎人)上课不配合老师(不写作业,上课爬到地上,有时上到桌子上)做动作。老师跟家长就这些问题做过沟通和处理,但是效果不明显。在与案主本人沟通发现,案主自身对于是否是在攻击他人行为缺乏认识。此外本人反馈,自己目前课后没有延时辅导课,一直在晚托,晚托老师对他有体罚打骂的行为,自己十分不喜欢晚托,在晚托觉得很不开心,妈妈也对他进行过体罚。就此案主向社会工作者展示了自己右胳膊上的伤痕和淤青。案主妈妈与老师之间的家校关系紧张,双方都觉得对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存在问题。

(二)服务对象家庭情况介绍

一家四口、单亲家庭、妈妈、服务对象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妈妈是医院的护士,日常工作较忙。上学一般是姥姥送,妈妈偶尔会送,日常放学后一般都是送至晚托班。通过服务对象老师及自己描述的零散语言可以得知,服务对象的家庭教养模式较为简单粗暴,家长常采用体罚的方式对待孩子,案主妈妈由于工作原因,也常疏于陪伴案主。

(三)个案来源

2022年社会工作者所在站点为隔壁小学提供了几次个案辅导,效果较为明显,案主所在班级班主任老师得知后,主动找到社会工作者,希望能给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的服务。经过面谈了解相关信息,社会工作者决定为其开展个案服务。

二、需求分析

(一)对服务对象的SWOT分析

1.服务对象的强项:性格开朗,对周围环境接纳程度较高。

2.服务对象的弱项: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3.资源及机会:服务对象母亲与老师对于如何能够帮助到案主改变,态度十分积极,也很配合。

(二)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

1.常发攻击行为:班主任老师反馈的校内常发“攻击性行为”(打女生、撞人、勒脖子、用竹签扎人)在与案主本人沟通发现,案主自身对于是否是在攻击他人缺乏认知

2.课业拖延行为:作业完成拖拉,上课不配合老师(不写作业,上课爬到地上,有时上到桌子上)。

3.家庭体罚教育:家庭和晚托存在体罚情况,亲子关系相处方式存在不当。

4.家校关系紧张:双方关系不睦,存在沟通不畅。

三、服务目标

(一)具体目标

1.从案主的角度,协助案主正确认识什么是攻击行为,帮助其学会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同学相处;

3.从家长的教育,与案主妈妈沟通,指导其进行有效的亲子关系处理;

4.从学校的角度,缓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家校有效沟通。

(二)服务策略

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开展个案。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系统中,应注重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社工实务中注重个人和整体的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交叉互动,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真实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任务中心模式理论认为,服务介入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任务中心模式强调:只有把以下三个因素融合到任务中来,这样的任务才是最好的,这三个因素是: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服务对象的意愿。

此次个案社工充分考虑案主的年龄和理解能力的特点,计划通过情景模拟,帮助案主正确认知何为攻击性行为,鼓励家校社三方共同努力,协助案主梳理正确认知,纠正案主的偏差行为;与案主家长共同探讨亲子相处沟通技巧,让案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改善与案主的相处模式;通过构建家校社三方的沟通渠道,改善案主所处生态系统,舒缓家校矛盾,促进理性对话。

四、服务实施

(一)服务程序

1.了解需求

该个案是服务对象班主任老师主动找到社会工作者,主动提出希望能给服务对象提供一对一服务。在正式接案前,社会工作者观察服务对象在活动中以及面谈中的表现,对服务对象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同时通过服务对象母亲,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及需求。

2.正式接案及界定服务对象问题

经社会工作者观察、服务对象母亲描述,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界定为行为偏差纠正、亲子、家校关系疏导等方面。

3.介入阶段

(1)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2)明确服务对象的需求及个案服务目标,共同制定个案服务计划;

(3)为服务对象提供偏差行为矫正、家庭关系疏导、家校关系重构等帮助,改善服务对象周边生态。

4.评估及结案阶段

评估:评估目标达成情况。评估主要关注两个方面:(1)对于攻击行为得到有效认知,偏差行为得到进一步改善;(2)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得到缓解,双方能够采用理性方式对话。

结案:个案服务目标达成,在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母亲三方的协商下,进行结案。

(二)服务计划实施初期

1.了解信息界定问题

服务计划实施初期,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母亲、老师面谈以及观察服务对象在活动中的表现,获得服务对象的性格特征、家庭基本情况、学校生活等基本信息,界定自己的问题及需求。

2.制定服务计划

(1)服务计划的制定是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母亲、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四方共同协商讨论出的结果,最终结果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

(2)本次个案跟进服务对象的问题聚焦在偏差行为改善和亲子关系、较小关系疏导两个方面。此个案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服务对象母亲、老师的配合,因此在前期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也与服务对象母亲和老师进行充分沟通。

3.取得服务对象母亲的信任

通过与服务对象母亲的沟通向其介绍社会工作者所在机构、自身所做的儿童服务,此外服务对象母亲也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信息,取得了服务对象母亲对社会工作者专业方面的信任。基于此,在之后的服务中,服务对象特别配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

4.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个案服务前期,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不了解,保持距离感。因此在个案服务开始前期社会工作者借助服务对象喜欢的绘画、沙盘等游戏拉进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一直注意肢体、言语的使用,为服务对象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三)服务计划实施中期

1.充分运用游戏道具,引导案主纠正偏差行为

社会工作者开展多次沙盘游戏,第一次通过沙盘游戏的方式,引导案主摆放沙具,同时不断的用语言引入的方式引导案主表达自己所摆沙盘的含义,通过沙具的摆放反映案主目前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通过沙盘模拟对战的方式,教会案主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第二次进行沙盘模拟双人对战。在同一沙盘里划定楚河汉界后,两人在25分钟时间内选择各自战队的武器、人员和装备,25分钟后进行对战模拟。通过模拟发现,案主把中国龙作为自己的形象摆放在自己阵营的最前方。社会工作者就此询问案主,为何这样摆,案主回答,自己能力强,就是要敢于冲锋。这跟之前老师和家长反映的案主在学校里遇事喜欢用肢体解决问题的表现极为对照,从表面上看这是在保护自己,深层次看这恰恰好的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且在学校里跟同学玩闹,经常会出现掐别人脖子,扎人这种看起来很危险的状况。就此社会工作者以三个案例向案主举例,引导其选择正确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举例一:路上遇到两个不认识的同学在打架,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案主答劝他们不要打了,打人会受伤。案例二:路上遇到两个同学,其中一个自己认识,且邀请自己过去帮忙打另一位同学,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案主答:去帮他。案例三:路上遇到自己认识的同学落水了,而自己恰好会游泳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案主答:自己有能力就亲自去救他,自己没能力就选择叫大人然后跟大人一起去救他。针对以上三种案例,社会工作者向案主深刻剖析了遇到不同情况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社会工作者说:任何时候安全都是最重要的,你自己对于你自己来说最重要,所以当遇到危险时,首先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其次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步。

举例之后,两人又进行了新一轮模拟,案主再本轮模拟中充分展示出自己在上一轮模拟中感受到的分寸感和自我保护,都选择了比较正确的方式。

2.多管齐下,改善服务对象周边生态环境

与服务对象老师和家长多次沟通,从家校社三方面为服务对象营造值得信赖的支持环境。

(1)老师方面:了解老师在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对于案主的做法和态度。通过例举、肯定的支持性技巧,肯定张老师前期的努力。同时不断的澄清相关问题,积极的反馈案主及其妈妈所作的努力,缓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给予相关建议。

①多鼓励,多肯定,针对孩子细小向好的变化,针对具体的表现及时的给予正向反馈和肯定,目前孩子妈妈的正向鼓励的做法对于这个孩子起了很大的成效;

②肯定的话当众表扬,批评的话私下沟通,因为事情发生时我们可能在忙着上课,不能够也没有时间很好的了解清楚具体原因,有可能会误判。针对这种情况,可在课后个别的跟他们沟通,了解下具体情况是什么,针对具体情况客观的就其在扰乱课堂秩序事件的具体表现做引导,表达老师对于他的正向期待。

③另外,我们了解到孩子很喜欢航模,刚好学校也有相关的课后延时辅导课,不妨把这个当作一个对他的长期奖励。有可能的话,跟孩子私下沟通,确定下两个人的共同目标,假设说“以两周为期限,两周内孩子的表现是在逐渐向好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因为自己个人主动捣乱的情况,我觉得就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奖励,让孩子参与到航模的课后辅导中去”,这样可作为一个长期的正向激励,引导着孩子在较长时间段中逐步养成好的行为和习惯。

(3)家长方面:

社会工作者运用演绎的技巧情景在现各种可能出现的场景,影响案主妈妈对于如何与案主在写作业时教会其进行时间管理。并积极的反馈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进行沙盘游戏时发现的两点,鼓励案主妈妈坚持肯定孩子,在亲子关系中多用发现优势的方法沟通解决问题。此外在针对服务对象妈妈与老师的沟通不畅问题上,社会工作者运用复述、摘要的技巧,描述自己了解到的老师方面对于孩子成长所作的付出和努力,肯定老师的付出缓和家长与老师关系矛盾冲突。且鼓励案主妈妈积极主动的与老师正向沟通,选择恰当的方式,准确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自我坦白和举例,手把手教家长该如何有效沟通。

3.通过例举和口诀引导强化,服务对象正确行为选择

根据前期跟进发现可能是存在有两种情况,有的时候可能是跟别人玩,失了分寸。再一个就是觉得别人冒犯到自己,但是自我保护的方式过于激烈。

针对第一种情况,与案主进行了简单的肢体模拟,相互用拳头对打了几下。我打的那几拳,他说不疼,他打的其实也不疼,小孩子力量小。但是我告诉他的是有一拳是比较疼的,然后就此,我们就感受到了,我们因为是在玩,在模拟,所以大家都没有使劲,这个就叫分寸,但是你最后这一拳把我打疼了,这就叫失了分寸了。那跟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在玩耍,就不能使全力,要轻轻的,刻意的收起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分寸。对这个案主似懂非懂吧,但是举例和体验的方式确实可以让他能够更清楚的明白和体验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

针对第二种情况:教给案主表达自己的想法两步走。就是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如何正确的表达自我想法:第一步,警告。如果别人让我觉得不舒服了,首先要告诉他,你让我觉得不舒服了,我不喜欢你这样,如果你要再这样的话我就会告诉你的爸妈、老师和我妈妈。第二步:实施。如果你不听的话,我就真的这样做。同时反馈给案主的妈妈,多跟孩子建立信赖和安全感。告诉他你遇到事情可以找谁,谁是你可以信赖的,无论什么时候,自己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让他们对家长和老师产生信赖和安全感的同时,鼓励他多把遇到的问题,委屈倾诉出来,少肢体表达,多通过语言的方式相对柔和的让他把心里的情绪发泄出来。

(四)服务计划实施后期

服务计划实施后期,社会工作者主要以面谈的形式与服务对象及其母亲讨论和进行目标达成检视,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服务对象问题解决的稳定性以评估决定在结案后是否需要继续跟进。

1.行为偏差得到纠正

经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多次情景模拟,案主目前能够相对清晰的了解与人相处的分寸感,认知得到提升。此外在面临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家长反馈近期老师也很少再因为案主与其他同学的矛盾叫家长了

2.课业拖延行为得到改善

目前作业基本都可以按时完成,虽然有时候会慢一些,但是以前那种刻意不写作业,与老师作对的情况变少了。张老师也反馈说最近孩子变化挺大的,课堂纪律和作业完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观,攻击性行为也降低了很多。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细心问询发现很多次与其他同学发生的矛盾,案主也不再是主动挑事者,遇到问题也都会及时的跟妈妈说,让大人进行处理。

3.家校关系得到缓解

家长在个案接触后,主动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听了社会工作者建议之后也再没打过孩子,也嘱咐了晚托班不能够再使用体罚的方式教训孩子。自己与张老师目前也在尝试改变沟通的方式,不再像从前那样对立。

在服务实施后期,社会工作者一直在巩固服务对象的学习成果,在正式结案前服务对象一直在老师、家长、社会工作者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下耐心的根据具体的情形启发案主对于攻击行为的认知,引导案主选择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而且据老师和家长反应服务对象的表现越来越好。而在作业完成和时间管理上,目前作业基本都可以按时完成,虽然有时候会慢一些,但是之前以前那种刻意不写作业,与老师作对的情况变少了。张老师也反馈说最近孩子变化挺大的,课堂纪律和作业完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观。

综上所述,经社会工作者考察评估,个案服务目标已达成且服务对象的表现很稳定,故而本次个案服务不再需要跟进。

五、评估总结

本案的结案以服务对象目标达成而终结,评估主要是针对实现目标的评估测量。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联合家庭、学校、班级多方力量对案主进行支持,家庭层面妈妈改善家庭环境,多增加时间陪伴孩子,在案主亲子关系处理中,谨慎使用体罚,及时的采用言语肯定进而物质奖励的方式,对案主进行正面管教。班主任老师减少了以往多批评,少肯定的教育方法,积极在公众场合鼓励肯定案主的进步,同时积极的组织班干部多关心案主;学校的心理老师也会给与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采用房树人绘画治疗、冲突情景再现、沙盘游戏模拟等方式促进案主对于攻击行为的认知,同时不断强化案主与人交往的正确做法。经过多方的支持和关注,案主的行为有明显改善,作业基本上能够及时完成,也很少发生与人的冲突,即使发生冲突行为,也会正确应对和处理,家校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双方能够有效理性的沟通,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结案。此外,每次服务结束后,社会工作者建议服务对象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服务对象进行训练。

服务对象的改变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对个案服务中的方法、角色以及服务满意度的评估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法评估

在个案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了任务中心模式,在有效的时间内,采用适合服务对象年龄层次。理解能力相匹配的方式,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模拟。整个服务过程目标清晰,介入过程严谨,服务策略取得预期效果。

(二)社会工作者角色评估

社会工作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反馈者、支持者的角色。引导服务对象母亲纠正认知、改善行为。每次服务结束后,社会工作者以反馈者的身份,告知服务对象母亲服务进展阶段,服务对象的表现,服务的内容等信息,并建议其结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对服务对象进行训练和鼓励。当服务对象面对服务中的一些任务退缩时,社会工作者便及时的给以支持与鼓励,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工作者是与其一起的,慢慢的引导服务对象关注自己的能力,愿意去尝试和努力。

(三)服务满意度评估

在服务中后期,每次服务结束后服务对象都会抱着社会工作者,有时会亲社会工作者的脸颊表示感谢。服务对象也积极主动的邀请社会工作者与其一起拍照,看到服务对象的改变,服务对象母亲及老师都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给以了高度的肯定。

六、专业反思

(一)儿童的服务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未成年儿童能否正常参加服务决定权在家长。在此背景下,个案服务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虽说最初是服务对象的班主任主动找到社会工作者,邀请社会工作者介入,但服务对象母亲对社会工作并不了解,对社会工作者能否提供有效的服务持怀疑态度,在沟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社会工作者能够占到案主的立场推己及人的为案主考虑,同时社会工作者提出的很多建议,服务对象目前自己实施之后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双方信任关系建立后,整个服务的过程中服务对象的母亲特别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更加全面的告知服务对象的情况,帮助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双方互通信息,共同为服务对象的改变而努力。

(二)专业关系的建立是开展个案服务的入门石

个案服务目标的达成需要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互相配合,因此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个案服务有效开展的前提。服务对象前期对社会工作者不了解,二人交流较少,因此另一方面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通过服务对象的兴趣,绘画,沙盘游戏的方式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打破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原有的陌生感。当双方的专业关系建立比较稳定时,社会工作者便开始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

(三)家校的配合与联动是个案服务目标达成的有效助力

本个案服务目标的达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家长与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在个案服务前期,服务对象母亲在家中听取了社会工作者的建议改变以往简单粗暴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尝试用鼓励,肯定,正面引导的方式。班主任老师方面社会工作者提出的建议,也都愿意积极尝试。此外,老师还购买了正面管教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并在课堂上减少对服务对象的当众指责,改变为当众的肯定,私下教育。并基于此,社会工作者在每次个案结束后,便与服务对象母亲和老师交流当天的服务情况,建议其结合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服务对象进行巩固训练。

(四)挖掘服务对象潜力,相信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虽然年纪小,理解能力相对弱,但是自己有较强的改变意愿,只是在方法选择上缺乏正确引导。因此在具体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任务中心模式,以目标为导向,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症结所在,并通过倾听,鼓励,总结,引导等技巧的运用,促进服务对象参与到自我改变的进程中,让服务对象慢慢发现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自信心得到不断的提升。

http://practice.swchina.org/case/2023/0209/42662.shtml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