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创新“五社联动”机制 让严冬不再寒冷

 时间:2022-12-23 15:33:43来源:社工中国网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动员社工机构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的通知要求,濮阳市民政局联合市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指导中心,动员引领全市89个乡镇(街道)社工站,500余名驻站社工,依托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创新发展“五社联动”机制,大力开展“寒冬送温暖”示范活动,为困难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保障,让严冬不再寒冷。

(一)三级平台为截体,服务群众践其行。市民政局依托市、县、乡社工站服务平台,发挥三级服务体系作用,为困难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健全市、县、乡社会工作微信群,构建工作指挥平台。安排部署工作、下发文件通知、指导活动开展,引导驻站社工入户访谈、心理疏导、救助帮扶等工作,推动“寒冬送温暖”活动扎实推进。二是建立联络员沟通机制。市、县(区)指导中心和各社工站建立信息报送制度,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为联络员,建立微信工作群,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要求联络员电话24小时开机,保障重点工作如期完成,确保重要材料和信息及时报送。三是创新发展“五社联动”机制。在大众媒体公示各社工站点位及联系电话,依托微信平台或公示电话,引导困难群众及时与社工机构取得联系,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寒冬送温暖”等活动,丰富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创新理念,拓展服务内容,优化社会治理方式,整合资源、多元参与,形成共治共享服务模式,为困难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帮扶。目前,全市89个乡镇(街道)9个县(区)全部开通了服务热线,有4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9户困难群众家庭得到救助帮扶,通过走访排查、电话核实、信息比对,15000余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得到真落实。

(二)学习活动互促进,赋能增能双提升。推进社工理论学习提升计划,激发工作动力。一是以培育专业社工人才为契机,调动参与“寒冬送温暖”活动的积极性,引领7个县(区)指导中心、21个社工机构、500余名一线社工志愿者,开展“共学共讲共创”“经典案例分享”“青年社工说”“豫佳学苑共学”等活动,培育壮大社工人才队伍的同时,让更多专业社工参于进来。二是组织实施“督导培训”计划,让更多的社工志愿者通过实务督导主动参与活动,从而培育督导人才队伍,壮大参与活动的人员。强化督导人才培养和供给,在乡镇(街道)社工站配备专业化本土化社工督导人才,为乡镇(街道)社工开展系列活动,提供专业人才。带领全市120余人全程参加省2022年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课程,积极参与小鹅圈知识讨论交流,提交学习、参加活动的心得,营造学习与活动互惠氛围。三是线上线下开展督导支持,将团体督和开展活动有机结合,以三级服务体系为媒介,及时收集一线社工活动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疑惑。至目前,在省民政厅领导下,各社工机构和广大社工,全程参与“社工小豫有话说”共学共创活动,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实践活动260余场,服务保障困难和特殊困难群体3200余人次,撰写心得体会186篇,发表58篇,促使“寒冬送温暖”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三)宣传工作力度大,社会认知稳步增。强化社会工作宣传,推进社工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发展,一是通过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领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寒冬送温暖”活动,在活动中展示社工理念,在实务中实践社工价值。宣传活动动态,及时对开展的各项活动、社会工作动态进行宣传报道,提升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了解,同时与其他社工机构分享经验和典型案例,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深刻领悟宣传对活动开展的影响,开展活动既要避免“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又要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实事求是,既坚持客观实际,又避免夸大其词,既注重细小甚微做事,又保证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以此增强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的感召力。利用濮阳社工、濮阳社工服务发展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宣传各社工站亮点工作和特色服务,展示社工形象、彰显社工力量。三是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多角度、多视角宣传社会工作,不断创新思维,改进方法,完善制度,大力倡导“助人自助”“服务困难群体”社工理念,引导社工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擦亮“巧手编织”“为困难儿童家庭链接社会资源送奶粉”、困境留守儿童学业辅导,敬老院志愿服务,联合社区义诊等社工服务品牌,向濮阳人民交出一份社工服务的合格答卷。

作者:河南省濮阳市民政局 赵芳石

http://trade.swchina.org/trends/2022/1223/42488.shtml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