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十年发展报告

 时间:2022-09-29 01:57:45来源:社工中国网

10年来,在河南省民政厅的科学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濮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制法规政策为先导,以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为方向,以社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基层为核心,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社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为基础、以服务基层为重点的“社工+志愿者+慈善”同频共进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共治共享、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探索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一、发展情况

(一)优化创制政策,推进融合化发展。一是出台指导性政策法规,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先后出台《濮阳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濮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推进社工专业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综合性法规文件,科学规划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二是创新地方性专项政策,强化规章制度配套。印发《濮阳市政府购买服务暂行管理办法》《濮阳市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濮阳市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濮阳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濮阳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濮阳市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和《濮阳市社会工作服务站评估标准》等系列专项政策,明确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具体措施。三是推动县(区)区域性法规文件,完善政策支撑。县(区)根据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发展,出台系列区域性社会工作发展政策,如华龙区出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开发区出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部分县(区)加大政策创新工作力度,如南乐县出台《关于加快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濮阳县出台了《濮阳县开展“五社联动”工作实施方案》等。我市已基本构建了指导性政策引领、专项地方性政策配套、县级区域性政策支撑的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了融合推进社会工作事业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态势。

(二)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队伍。以省厅“万千百名社会工作育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我市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了从专业教育到继续教育,从社工辅助人员到一线社工,从社工人员到骨干社工的初、中、高级分层培养体系,建立市、县、乡分级培训机制。一是专业教育先行,增加总量。着力培养专业社工毕业生,自教育部批准河南省师范学院、郑州财经政法学院等多家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起,至目前,全市已经形成社会工作专科、本科、专硕社工职称体系,2019年以来,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人员逐年增多。着力推进专业教育同时,积极谋划与周边高校开展“校地”合作,推进理论应用和实践提升,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二是强化继续教育,提升素质,建立分级培养机制,针对我市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情况,建立从市级、县(区)、乡镇(街到)三个层面分别推进、各有侧重的分级培养机制。其中市级层面着眼于培养高端、精英人才,提高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总量和整体素质;县(区)层面重在形成市内区域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乡镇(街道)层面立足于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构建分类培训体系,针对我市社会工作基础薄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构建形成社工知识普及培训、考前公益培训、一线社工实务培训、社工知识更新培训等4类培训在内的分类培训体系,形成了“普及培训造环境、考前培训扩队伍、实务培训强能力、更新知识提素质”的工作机制。1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年均引导社会工作人员培训1000余人次。强调方向引领,优化队伍结构,一方面,引进高端专业人才,通过持续实施“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引进社会工作督导、管理、实务等高层次社工人才20余名,进行实务培训后,充实社工机构和城乡社区,弥补了我市高层次社工人才不足现状,促进了社工人才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打造专业领域队伍。2020年,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依托濮阳市心灵家园社工中心、善德社工服务中心等社工机构建立了一支疫情防控社会工作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开通濮阳市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社会工作服务热线20余个,当年3月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服务队立即派出两支分队共12人,分赴城区重点防控区域开展为期2个月的心理援助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截至2021年底,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600余人,其中持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专才突破320人,较2012年增长150%。

(三)探索职业路径,加快职业化进程。一是有序推进社工岗位开发。以城乡社区为重点,通过社区减负、职能转变、结构优化和岗位调整,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民政岗位干部向社工岗位转化,通过优化调整,在全市民政领域调整开发设置专职社工岗位70余个,取得较好效果;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每个社会工作服务站配置2名专职社工,通过聘用本土社工、引进各类社会工作组织两种形式,提升服务质量,目前,全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已实现全覆盖。以民政系统为基础,按照《濮阳市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市将进一步开发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岗位,逐步实现社会工作岗位总量的提升超过80%。引导其他系统成为新增长点,加快推进《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以城乡社区市民学校为平台,快速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在全市司法系统大规模开发社区矫正社工岗位,促进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发展。目前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达300余个。二是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在市、县(区)分别建设了8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发展指导;同时通过项目倾斜和资金扶助,快速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如2022年市民政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指导中心(孵化基地),通过落实“三免一优先”优惠政策,培育和壮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至目前,我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23个,近两年来年均增长50%。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成为我市吸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就业、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重要渠道。三是全面推进职业水平评价工作。2018年,出台《濮阳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管理规定》和《濮阳市鼓励参加社会工作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奖励办法》,在豫北地区率先创立了鼓励参加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考试奖励制度,为加快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支撑。积极出台激励政策,加快专业社工人才培养步伐,出台《关于推进社区专职社会工作者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建立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资质准入制度,要求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证书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连续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考前公益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报考人员的专业知识、应试能力和职业水平。截至2022年,全市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工专才达400多人,较2013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四)深化服务实践,形成本土化特色。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服务领域。随着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加快,群众对社会服务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工作实际,以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社区矫正人员、优抚对象、城乡困难家庭和受灾群众等特殊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在群众急需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扶贫济困、精神卫生、残障康复、矫治帮教、灾害救援等多个个领助力进社会工作发展,针对需求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整合、社会功能修复等专业服务。二是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服务开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自2016年以来,我市即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服务项目为载体”的社会工作服务路径,大力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项目,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共实施市级及以上层级的社工服务项目121个,涵盖6大领域、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各县(区)通过社工站建设逐步开展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三是以服务困难群众为重点,满足服务需求。探索实践“1+3+N”社会工作服务模式,“1”是指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融入社工服务全过程,引导条件成熟的社工机构成立党支部,党员较少的派遣党建指导员,党员社工在开展服务中要亮明身份。“3”是指依托社工站为辖区居民开展服务,重点围绕老年人、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对象等群体,开展社区融入、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常规性、普适性专业服务,满足社区居民服务对象一般性服务需求。“N”是指因地制宜的探索拓展N个在地特色服务现目。突出“特色”服务。针对社工站专职社工难以有效解决的疑难问题、精细化服务需求,通过转介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接受服务。如以心灵家园、善德、润心等为代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分别承担了青少年事务处置、社区矫正、禁毒戒毒、灾害心理援助等专科服务。

(五)强化保障举措,构建常态化机制。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完善行政体系。市级层面,在市民政局单独设置慈善社工科,指导和管理全市社会工作,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县(区)层面,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部分县(区)民政局成立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股(室);乡镇(街道)层面,要求明确一名科级干部专(兼)负责本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组织保障体系。强化工作督导考核。将推进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县(区)民政局和局属相关单位的年度考核,落实责任,促使各县(区)、局属相关各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公共财政支持为主要特征的资金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将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市民政局每年安排福彩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2020年以来,市、县(区)投入近1500万元用于社工站项目建设,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如华龙区通过建立慈善公益基金,汇聚各方资源,助推本辖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社工站建设。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财政资金为支撑、社会福彩公益资金为补充的社会工作发展多元投入机制。三是依托“五社联动”推进社会工作融合式发展。结合濮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市以社域治理为导向,将“五社联动”作为推进社会工作联建联动发展的重要依托,在理清联动关系、提升联动能力、畅通运作机制、发挥联动效用等方面深入探索实践,通过发展社会工作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展现服务基层的强大社会力量。四是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升社会认识度。通过对各级领导特别是县(区)民政局、乡镇(街道)和社(居)“两委”分管负责人,持续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确保认识到位。加强政策宣传。在主流媒体定期宣传基础上,为提高整个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参与度,进一步营造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市民政局以兄弟市开展社会工作经验交流、分享,组织广大社工参加省民政厅开展的“豫佳学苑”共学活动,以开展“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与周边地市建立互学互助、合力推进机制。每年“国际社工日”明确一个宣传主题,由市民政局统筹安排,组织发动各县(区)民政局、局属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以“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普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定期召开社会工作发展研讨会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濮阳市社会工作发展研讨会”,听取县(区)民政局、资深社工、社工服务机构负责人、实务工作者和其他相关系统的意见建议;采取每月编写一期反映我市社会工作的《濮阳市社会工作发展工作简报》,与《濮阳日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濮阳社会工作宣传专栏,编印《濮阳市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和发展人才队伍文件汇编》等多种形式,推进我市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社工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社会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我市努力建设“富强、生态、创新、幸福四个濮阳,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创新开放高地、冀鲁豫省际区域中心”的决策部署,对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加强,为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市委市、政府站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要求紧紧全市人民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大局,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完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发挥社会工作在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突出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二)日益庞大的社会服务需求,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趋迫切,对社会服务需求的数量将更加庞大、服务层次将更加多样、结构也更加复杂,发展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也愈来愈加繁重而艰巨。目前,我市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和留守人员,迫切需要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为他们提供环境适应、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关爱服务保障,构建预支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关爱保护支持网络;城乡许多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低保对象、残疾人、失独家庭、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社区矫正人员、戒毒康复人员和行为偏差青少年,迫切需要在做好物质救助的同时,由广大社会工作者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生活照料、资源链接、社会心理康复、行为矫正等专业服务,使他们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医护、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强大动力,为社会工作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标准和新的服务内容及新的希望。

(三)社会工作

通过10年努力,我市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因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不能充分地发挥出作用,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具体表现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价格核定机制、督导评价管理制度、社工机构注册管理等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结构需进一步调整;社工服务专业能力和实践效果需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举措

(一)确定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以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困难群众为基础,以专业社工服务为重点,按照“培育亮点、一点带面、单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快速有序地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城乡居民、特殊困难群体和其他困境人群的困难和问题,从基层视角谋划项目,倾听群众呼声和关切,发挥专业社工特长,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服务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工作、衡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开创专业服务新格局。

(二)

一是强化主体的转变。由民政部门单独推进向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工作机制转变,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争取编办、财政、人社、教育、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系统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二是发展区域的转变。由少数乡镇(街道)、个别县(区)、部分系统试点工作向各县(区)、各领域、各系统全面推进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社会工作的发展力和影响力。

(三)健全

一是要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服务、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按照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探索实践“五社联动”工作工作,推进社会工作融合式发展。二是健全融合社工和志愿者互动机制。汇聚社工力量和专业引领作用,融合志愿者广泛和公益优势,为居民群众提供急需、及时、专业的服务。三是健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机制。鼓励引导县(区)加快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预算为主要特点的资金支持体系,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力度,在项目购买、招投标机制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四)

一是加快社会工作政策创新步伐。重点加强社会工作者注册管理制度、社会工作督导评价与管理制度、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考核评估制度和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规范等制度建设。二是加大社工人才能力培养力度。深化“万千百社工育才培养计划”,侧重培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督导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3类人才。三是强化社会工作服务效果。以社会工作服务站“12344”运行示范工程为基本依托,重点抓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社会照顾、贫困人群社会救助服务、特殊人群心理干预服务等6大类服务,深入实施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工作服务、社工专才支持贫困地区计划、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等3类项目,总结推广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服务机制和社工、志愿者互动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更多符合群众诉求、适应专业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社工服务体制机制。四是完善社工服务网络。加快推动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社工岗位开发工作,重点加大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力度;加强相关领域系统社工岗位开发,侧重开发司法、教育、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系统岗位;坚持以“支持、规范、引导”为核心,培育发展壮大社工服务机构。

编辑:甘再松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