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带着一副孱弱的身体回到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继续修读社会工作专业。但当时的我对社会工作专业是完全不了解的,既不知道要学些什么,也不知道毕业之后能做什么,只是抱着为家人读个大学的心态继续读下去。
我出生于湛江市徐闻县的一个偏远农村,村里的土地是红土地,村民们一辈子都在这片红土地上靠着种甘蔗和菠萝“刨生活”,虽然辛苦,但也有一种平静的幸福。父母也像其他村民一样过着“背朝天,面朝土”的农民生活,但靠着他们的勤劳,慢慢地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我是家里年纪最小的,父母和兄长们都不让过多的参与农事劳作,只是在家人实在忙不过来时才需要我帮忙,比如每年两季的稻谷收割,每年夏天的菠萝摘收等几项重要的农事,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你只需要专心学习就好,将来考个大学。”正是受父母和兄长们的关照,我才能顺利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然后考上大学,所以即便是看不到出路也要继续读下去。
带着迷茫的心走进走出教室,无论是上专业课,还是去实习,总是浑浑噩噩,不知为什么学习,更不知道学到了什么,只是知道自己毕业后可能不会将社工作为第一选择。
迷茫中,四年的时间悄然从指尖滑过,溜至2006年。突然发现自己既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掌握社工“三大手法”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技巧,自己好像还是跟刚入学时一个样,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怀着对未来不确定的心情,我忐忑不安地走出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学校,走出校门后由于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或可以做什么,便听从老师的推荐来到东莞一家还没有在政府部门注册的组织从事项目统筹工作,为企业提供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服务,从此之后我踏上了社工服务的道路。
2007年是深圳社工的元年,当年深圳市民政局设立了社工处,大力推进政府购买社工岗位服务,让深圳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拿出2至4个岗位来购买社工服务,共协调设置了30个社工岗位,这30个岗位的社工都是由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派遣,于是我又听从老师的建议去了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当时我是被派驻到深圳市慈善会,负责“劳务工关爱基金”和“临终关怀”两个项目的运营,包括项目制度制定和实施等。两年后深圳市慈善会就直接聘请了当职员,但依然是负责项目的管理和实施。
我在深圳市慈善会工作期间见识了不了的人情世故,见证了许多人的悲欢离合,有因幼小子女患重病而愁眉苦脸,眼光满是疼惜,愧疚和无奈的父母,有因自己患病而自暴自弃,但又对这个世界依依不舍的中年人,有因获得资助而感激涕零的人,也有因不符合条件而大吵大闹的人。这七年来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患有重病人群的生活状态,了解了这群人的心理状态,清楚了这群人的处境,实实在在地给自己上了一次重要的人生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但还有许多人因缺乏获取资源的渠道和能力,无法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依然挣扎在困难的边缘,重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将他们拖入生活困境的重大事件。我们需要给这群人生存下去的光,让光牵引着他们慢慢走出困境,虽然我们能提供的资助金对他们庞大的医疗费用来说,只是杯水之薪,但此时社会能够给予他们关怀,能有一笔钱来让他们缓口气,这无疑是他们坚持走下去的光。
在2014年,由于家庭原因我离开了深圳,离开了舒适的环境,来到熟悉又陌生的东莞,在往后的几年里干过产品摄影、做过银行柜员、开过淘宝、做过管理,但一路走来总觉得少了一线社工服务经历是一种人生的缺失,总想补上这份遗憾,所以在2018年12月看到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社工岗位有空缺,便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从此便开启了我的真正的一线社工服务经历,也开始与莞香花的缘分,更是开始了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的行程。
一线服务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毕竟我在毕业之初也为企业工人提供过一线服务,在深圳市慈善会也跟进过困难家庭,但如今的司法岗位则是我没有涉及的,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务操作。对此我只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与未成年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恶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疯狂查阅司法服务领域案例,只希望能在实践工作中不至于拖别人的后腿。
幸运的是,用人单位和莞香花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用人单位的检察官对我有极大的包容和理解,对我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帮我借阅相关书籍,在我不理解的时候给予耐心讲解,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我的过错也给予了极大的包容;而莞香花的督导不但为我提供了大量极具借鉴意义的案例,在文书写作、服务策划、资源支持等方面更是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跟进的第一个附条件不起诉帮教顺利度过了考察期,更重要的是在考察期能够协助服务对象学习法律知识,反思过错,建立自信,改善亲子关系,让我拥有了极大的成就感。
第一个附条件不起诉帮教的成功,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社工这个职业的意义,第一次觉得未检社工的帮教能关系到那些涉世未深的误入歧途的懵懂少年的前途和命运;第一个附条件不起诉帮教的成功,给了我在社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动力,希望自己在那些懵懂少年流泪之前,在迷茫羔羊坠落谷底之前,给他们爱的力量,支撑他们继续飞翔。
在检察院工作期间也让我看到了社会的阴暗一面,见证了形形色色的罪恶的人,有因玩游戏被母亲好心阻止而心生不忿,一怒弑母的冲动少年,有因对父亲不满而投毒杀父的愤怒少年,有因不懂法被别人利用犯罪的无知懵懂少年,有三岁遭亲人性侵害的噩梦,有无辜被侵害的不幸,这就是社会的险恶。让我意识到其实罪恶之手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我们足够幸运或是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让我们避开这些罪恶。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固然有其本人自身问题,如法律意识薄弱、认知偏差,情绪偏激等,但他们出现犯罪行为更多的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看问题不能简单归因于未成年人本人,要看到背后复杂的原因。在工作中发现很多的涉罪未成年的家庭都是有问题的,或者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监管不力,或者简单粗暴管教,简而言之,是很多时候是由于未成年人家长的亲职能力缺乏或者是亲职观念错误,最终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且如今很多家长还是相信“不打不成材”,或是“不打不长记性”这一点,但家长们可能不知道,打骂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一时不敢实施同类行为,但打骂对孩子的后面的人生的影响是深远且负面的。
这不禁让我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在往后的工作中继续寻找,但起码为我提供了职业发展方向的参考,只需我继续前行即可。
回想自己的经历,曾说过不再想踏入社工行业,但未曾想到,几经波折,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先的路。或许这就是缘分,这从高考结束之后就结下的缘分还未曾走到尽头,或许这就是上天做出的安排,再怎样折腾,还是返回再续未尽情缘。
既然如此,那么就潜心修炼,踏踏实实地陪着它走下去,直至天荒地老。
姓名:东莞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蒋大心
编辑:涂传博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