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常说,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但民政部门作为民生保障,特别是兜底保障部门,必须打通‘最后一米’,把惠民政策送到困难群众家里面、手里面。”
在昨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上,省民政厅副厅长聂元松指出,五年来,广东省民政部门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打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米”。
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
让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影响基本生活
近年来,广东省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2017年以来,广东省推动出台《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还即将出台《广东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规定》,形成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9项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力量参与的‘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织密扎牢兜底保障制度网。”聂元松介绍,同时,广东省突破城乡、户籍限制,将非户籍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及在广东临时遇困的居民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与此同时,广东省的兜底保障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据介绍,广东省政府连续12年将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纳入省的“十件民生实事”。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年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10956元、8808元,与2017年底相比较分别提高36.3%、39%;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年人均18336元、15288元,较2017年底分别提高42.5%、68%。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还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根据物价上涨水平,适时启动联动机制,为困难群众增发价格临时补贴,确保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而影响基本生活。
近3万名社工+“绿色通道”
打通惠民政策“最后一米”
为了把惠民政策送到困难群众的家里面、手里面,五年来,省民政部门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着力推动“智慧救助、精准救助、惠民救助”。例如,依托大数据赋能,创新“掌上办”“指尖办”救助服务,在“粤省事”平台先后上线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自诊、在线申请以及复核“生存认证”等功能,困难群众通过手机登录“粤省事”,即可掌上查询自身是否符合救助相关条件、在线提交救助申请,实现“一机在手、救助通办”,打通救助“绿色通道”。
此外,省民政部门还在全省实施了“广东兜底民生服务双百工程”,到目前已经建成了1629个乡镇(街道)的社工站,5658个村(居)社工点,并配备1.4万社工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服务,力争今年年底前配备近3万名社工。
“通过这些社工,一方面是提供政策咨询,协助困难群众办理相关的救助业务。另外,我们也通过社工链接资源,为群众提供慈善救助或者其他相关的转介救助服务。同时,我们也通过这些社工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抚慰或者探视关怀,为困难群众提供温情服务。”聂元松介绍。
编辑:甘再松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