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过程记录文书如何体现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时间:2022-05-17 11:40:15来源:社工中国网

社工问:督导,关于小组服务文书的过程记录如何撰写,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我们的过程记录文书表格中包含着小组特殊事件记录、目标达成情况、小组动力情况、社工反思这四大维度的内容,而我在撰写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流水账”或者就是直接照搬”计划书”上的内容,在社工反思的部分更不知如何下手,也更无法凸显处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督导答:对于社工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相信也是很多一线社工在小组过程记录的文书撰写中所普遍遇到的困境。文书记录不仅仅是服务留痕和评估的佐证,也是管理者、督导者对服务质量把关的依据,更是社工专业反思,促进专业成长的有力支撑。因此,要在机构文书的小组过程记录表上更好凸显社工服务的专业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关于小组特殊/关键事件记录,避免只是照搬小组计划书的流程设置

在督导的过程中发现社工在这个维度上更多只是描述计划书上的各个环节,甚至是对计划书上游戏规则的重新描述,却未能记录出在实施过程中该环节的操作所带来的小组特殊情况。为此,关于小组关键事件,可从这些方面进行记录,比如原定的各环节开展情况,是否按照原定计划书的环节实施,如没有按原计划实施,是基于何种原因?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或不合理的情况?各环节对组员的吸引程度是如何的?各环节在实施时是否存在时间拖延,原因是什么?组员是否存在迟到情况而对环节实施的影响等等。

第二,关于目标达成情况,不是重新复述小组计划书上的单节目标

目前发现社工普遍在目标达成情况描述更多只是简单撰写该节小组原定的目标,比如说“本小组目标达成良好,提升了组员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这个描述来看,显得过于宽泛。建议可从以下元素去思考目标达成情况的描述,比如说,你是如何去评估这个目标达成的?采取了何种评估方法?是观察、问卷还是访谈呢?是全部组员都提升了,还是只是部分?这个比例是如何呢?具体的评估结果是如何呢?结合上述目标,可改为:本节小组目标达成良好,社工结合观察、访谈等方式,100%的组员在时间管理的能力得以提升。他们普遍意识到时间管理在学习生活上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此次小组中制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表。

第三,关于小组动力情况,不是服务过程的“流水账”

小组动力情况的分析是凸显小组工作专业性的关键要素,其影响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也是推动小组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小组工作的动力因素来看,主要包括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静态因素分析可以从小组类型(教育性、成长性、治疗性、支持性)、小组成员背景(男女比例、学历程度、年龄分布、能力情况等)、社会工作者(社工的资质、经验、优劣势等)、机构影响(机构对小组的期待等)。动态因素分析可以从小组氛围(如小组冲突与互动、次小组、小组凝聚力、组员参与的情绪状态和积极性)、小组领导与决策、小组规范与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甚至可以结合小组发展各阶段特点,有意识地去观察小组成员在该阶段所会出现的小组动力(如下表小组不同阶段组员特征、社工任务和角色)

因此,社工在小组动力情况分析的文书记录上,可围绕以上小组动力因素进行反思撰写,并且进一步思考是什么促使这个小组动力元素的发生?社工又是如何做的?以“小组冲突”的动力因素分析撰写为例,在本次小组中,组员之间因彼此的观点不一致,小组成员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希望社工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为此,社工立刻介入,重申小组规范,保持中立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并且将引起小组冲突的问题抛回给组员,鼓励小组成员进行民主表决。

第四,关于社工反思,不是仅记录做得好或做得不好的地方

社工反思是对服务过程以及社工介入的重新评估,是提升未来的服务质量,促进社工专业成长的重要部分。社工不能仅仅是关注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更需思考如何进行改善?因此,社工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首先,社工的角色与任务定位。包括在小组过程方面,社工与组员的关系如何、推动组员参与的程度如何、小组氛围营造等。如本节小组是中期转折阶段,社工与组员的信任程度加强,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加强。社工在该阶段更多是作为协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次,社工的技巧运用方面。如鼓励、倾听、同理、引导、接纳等行为表现以及是否出现社工伦理困境。如结合第三点所提到的“小组冲突”动力因素分析的例子,社工可在反思处去思考在处理这次小组冲突的技巧运用是否妥当?是否顺利解决了小组冲突?若没有,下次可以如何进行调整?最后,小组效能方面。小组是否协助组员成长、内容/形式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如何、资源调动情况和资源对小组产生的效益如何等等。

总体而言,小组过程文书记录的专业性不能仅仅是掌握以上文书撰写的框架,其更多地是考量社工对于整个小组服务的策划、带领和评估各方面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期望社工能够继续加强对小组工作整个知识的体系化学习,从小组工作理论基础、小组工作模式、小组工作各个过程、小组工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凸显社工服务的专业性。

编辑:涂传博 审编:闫玉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