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从问题视角转向力量视角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译后思与行

 时间:2017-05-03 13:48:59来源:中国妇女报

编者按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一书,用冷静、理性、务实且具有建设性的视角阐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倡导女性社会工作中的男性参与,承认女性案主的多元化及能动性力量,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将女性案主之困境置于社会结构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量,是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完美结合之作,译介至中国十年间产生广泛影响,值得女性主义者及社会工作者潜心阅读,并以此为指导躬身实践。

■ 王瑞鸿

距离翻译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社会与社区发展系教授莱娜·米内利(Lena Dominelli)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一书已有十年,于我而言,十年间不曾改变的是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满腔热爱。令人欣喜的是,如我一般喜欢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人也在不断增加。事实证明,《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是最为契合于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理论书籍。正因如此,《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一书在中国一版再版,畅销至今。

与莱娜·米内利本人交谈,能分明感受到她内心中的火热激情和批判勇气,那是一种与女性主义完美契合的专业特质。莱娜还是一个非常高产、涉猎甚广的教授,其他相关著述包括《全球化中的社会工作》《反压迫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中的批判实践》等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曾经翻译过她的《社会工作社会学》。这样广博的著述是读者理解莱娜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思想的基本背景,也进一步印证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高度解释力。

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地震之后,莱娜曾多次来到中国传授社会工作救灾经验。在国内刚刚开办社会工作硕士课程时,她也曾多次参与课程建设及师资培训。莱娜至少亲身做过数百个案例,在翻译《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这本书时,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坚定的勇气、巨大的激情以及丰富的经验,我想这是这本书广受欢迎的基本原因。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中的男性参与

作为一名性别研究学者,莱娜并不激进。本书中,莱娜专门增设了论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与男性关系的章节。作为一名男性,我个人认为,莱娜的观点是冷静的、理性的、务实的、建设性的。她认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本质并不是简单反对男性,而是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并进一步指出,女性应当承认男性群体的多样性,这意味着男性可以参与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中,与女性一起并肩作战。

女性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就是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不仅仅指出人的性别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教化的,同样也可以被认为是人的思想文化意义上的性别。我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很吃惊地发现,具有性别歧视思想的不仅仅是男性,有时女性自身同样存在性别歧视,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观点的先见之明: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应该反对的不是性别,而是性别歧视。因为,男性和女性事实上都可以成为性别歧视不自觉的受害者甚至加害者。

多元且有力量的女性案主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毫无疑问是女性,因此,如何看待女性就成为如何进一步为女性案主提供专业服务的首要出发点。

作为一个世界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其中,关于女性案主,作者比较值得关注的观点有两个:

第一,承认女性的多样性。女性主义包括至少两次浪潮和三大流派,进一步衍生出来的女性主义流派更是不胜枚举。这提醒我们:很难用一个概化的范畴来指涉女性主义,个别化、具体化乃至特殊化是基本原则。同样道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中的女性案主,也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概念,尊重差异、尊重多元,也几乎是所有不同女性主义流派最终达成的基本共识。女性的多样性提醒我们在具体进行社会工作服务时,不能简单照搬所谓普适性经验,而应该充分考虑到特定女性案主的差异性及复杂性。

第二,承认女性的力量。现有的经验和理论表明,女性作为案主尽管表现出的问题很多样,但共同点在于,女性往往受制于男性社会的性别歧视,自我矮化乃至自我贬损非常严重,这导致了女性案主的自我怀疑以及自我否定。本书旗帜鲜明地表明,女性是有力量的,女性的内在力量和优势才是推动女性自我解放的真正出发点,也是女性自信的重要支点。当代社会工作的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从问题视角转向力量视角或优势视角,以此而言,本书关于女性本身具有力量和优势的观点是与国际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的。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结构视角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这个观点是目前女性主义诸多流派中的高度共识。其本质意义在于,女性本身的个人问题是与社会的问题以及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因此,莱娜进一步指出,在进行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服务中,我们应当承认女性的个人问题具有社会原因,应当把个体女性置于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女性个体和与她们置身其中的集体的内在联系,寻找个人问题的集体解决。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莱娜进一步认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应当正确理解国家权力与女性的关系,从而在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面解决女性案主的问题。

将女性问题归结为社会问题,更多坚持社会结构批判,而不是简单谴责案主,这是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最令人赞赏的立场和原则。事实证明,个体更多是整体的产物,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弱势群体本质上是社会的受害者,因此,如果想要真正从本质上解决案主问题,社会倡导和社会行动才是根本。

作者并没有简单停留在对国家的批判上,而是进一步分析了国家或社会的问题所在,那就是父权制的现实存在。正是父权制构成了女性被歧视被压迫的根源,而父权制的具体表征就是男性的不合理霸主地位以及不平等权力关系。因此,女性如何处理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事实上转换成了女性如何处理与男性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要质疑男性经验作为衡量女性经验的尺度,并评估处理父权制性别关系对男性/女性以及儿童的影响。当下社会中,男性成为女性的评价尺度似乎已经是一个潜规则,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就是要打破男性的宰治地位,破除男性的判别尺度,更多回到女性中心的社会工作原则,更多唤醒女性自我的力量,更多推动女性的自我觉醒和集体解放。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内容丰富,除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外,还涉及儿童、家庭、成年人以及罪犯等更加具体的实务领域。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感受到莱娜心中的炽热温度,全书酣畅淋漓,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可以为女性主义研究和社会工作相关从事者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