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壮大是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虽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面临的挑战也是存在的,笔者根据实践经验也总结出以下内容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以下观点实属个人意见:
1.发展类型不平衡,文娱型偏重
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笔者所在街道社工站一直致力于开展的项目内容,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结构大多是由退休后的居民组成的,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多元化需求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会根据彼此相似的趣味爱好自发成立起模特队、舞蹈队、手工、太极拳等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社区社会组织。笔者根据自身所在辖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总结出,辖区内所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未备案)基本上是以舞蹈、声乐、绘画等为主的文娱类社区社会组织,虽然形式上各式各样种类丰富,但是组成性质大致相同,都属于同质性较强的文娱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当然,由文体活动类转向公益志愿类或者社区事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也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济南市槐荫区W社区星光舞蹈队就是自组织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作为单纯文体性质的社区社会组织由原来的5名社区居民现已扩展到近20余名志愿者参与的公益型社区自组织,从2021年4月S街道社工站以来,经过社工的专业化服务和居民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W社区星光舞蹈队已完成备案登记。但是总体来说,文娱型社区社会组织较社区事务类,志愿服务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偏多,因此,笔者认为均衡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类型对于完善社区服务,以及更好地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组织发展的规范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为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创新治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有效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化水平,助力社区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并非几个独立的个体因有共同的目标和行为组成为一个整体的就是一支成熟完善的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必须具备完善的制度、结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社区社会组织只有接受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信息培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才能顺应基层服务领域的新任务、高要求,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W社区银龄合唱队、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志愿服务巡逻队等社区社会组织虽然发展队伍壮大,但是组织成员的服务水平以及整个团队的能力发展却与之不相同步,笔者认为社工只是社区社会组织在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就像是母亲带领帮助孩子学习走路的一个过程,而社工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从最初的引导者慢慢转为陪伴者和协助者的角色,最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形成社工退出机制,让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独立破壳,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3.资金供给受限,缺乏专业支持
笔者认为不论是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还是为民服务类或者公益志愿累等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周转顺畅与否关系到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速度。作为一名专业社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消极等待作被动的接受者,而且应该主动出击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作为倡导者的角色,社工应该及时了解政府对于社区社会组织方面出台的政策支持,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本区域内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孵化、指导和培育。作为支持者的角色,社工应该充分把握一切机遇,协助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借助公益创投的有利机制,通过小额资助的形式为社区社会组织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也为进一步激发社区社会组织的内生力和组织活力创造了有力的契机。作为资源链接者,社工可以带领自组织成员进驻辖区资源单位,比如说银行、医疗诊所、剪发等生活服务机构,为社区社会组织团体链接优惠甚至免费的生活服务,在链接上述资源的过程中社工不要大包大揽,应该赋予组织成员更多的机会与资源单位建立信任的关系,或者利用地缘优势以及人缘关系为团队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或者物质基础。
外力硬推,缺乏内生的驱动力
应硬性规定的要求,社会社会组织的壮大的数量看似庞大有力,但实际部分组织只是背有虚设的空壳,空有华丽的外表却缺少外强中干的实力。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壮大就像是一棵幼嫩的小苗经过细心的呵护浇灌才能长大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确实可以加快其成长的速度,但是背后却没有经过雨水的洗礼和土壤营养的吸收,所以,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也是上述的道理。在笔者接触过的社区社会组织当中,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出现凋败、夭折,共同的原因是因为外力的硬推和强拉,没有真正建立在一个有需求牵引的基础上,几个组织成员联合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某几次活动任务或者为了上级指示安排,在整个团队中看不到共同需求的影子,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经常会讲自身的服务工作与社区行政事务混为一谈,而且有时提供的服务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不能有力回应居民多元化的需要,因为外力因素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缺乏内生动力和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质量和成效。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