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精神空虚,抑郁、烦躁现象逐步显现;个别地区开展征地拆迁,因分发补偿款不均,亲戚关系紧张;邻里矛盾纠纷加剧,个别享受社会救助政策人员依赖政府、自暴自弃……这些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带来诸多挑战。甘肃省自开展“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以来,累计派出24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服务,解决了大量社会矛盾,预防了社会问题的发生。
服务介入,专业理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镜头:在甘肃省静宁县红寺乡项目点,9岁男孩小雷(化名)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与6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学习成绩差,经常跟同学打架,穿得又破又脏。社会工作者与老师一起到他家里了解情况后,通过疏导、鼓励、支持等,对他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同时,社会工作者和小雷的父母联系,建议父母定期给小雷打电话,及时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一段时间后,小雷的穿戴变整洁了,凌乱不堪的“鸡窝头”变成了干净的“小平头”,作业上的错字不断减少,在同学中的人缘也越来越好。
各项目点社会工作者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在受援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被选派到基层乡镇的社会工作者以当地“三留守”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困境儿童、失能独居老人为重点,开展了情感陪护、心理疏导、安全教育、行为矫治、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等服务,填补了当地社会服务领域的空白。
选派到社会福利机构的社会工作者重点围绕福利机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兴趣爱好、精神状态、人际交往、化解矛盾等需求,开展倾听陪伴、心理疏导、情绪调节和快乐分享等活动,帮助老人排遣寂寞、树立信心。例如,在回族、汉族老人同住的张家川敬老院,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老人之间容易发生矛盾。马大爷(回族)和王大爷(汉族)同住一屋,发生矛盾后很长时间都不说话。社会工作者运用埃利斯的A B C理论,分别和两位老人分析矛盾的根源,梳理他们之间的情感,最后两位老人一致表示“同住一个敬老院,同吃一锅饭,我们俩老兄弟要互帮互助,快乐生活”。社会工作者还对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开展了课业辅导、行为矫治、健康成长等服务,均收到良好效果。
宣传知识,社会工作认知度和认可度提升
镜头:在2010年的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舟曲福利院工作人员王大姐一家8口人只剩下3口——公公、她和仅3个月的女儿,自此之后她变得消沉、郁郁寡欢。社会工作者主动和她交流,过了很久她才开始愿意倾诉她的遭遇。她说在打雷下雨的夜晚会感到害怕和无助,社会工作者便在这样的夜晚给她打电话、发微信陪伴交流,并经常邀请她参与小组活动和其他服务。慢慢地,王大姐脸上有了笑容,每天早上会主动和大家说早安,还会带着孩子主动参与社会工作者开展的活动。
“三区”驻点社会工作者坚持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工作宣传并重的原则,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加强社会工作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满意度。选派人员首先以民政干部和受援单位领导为突破口,在需求评估和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向他们宣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让大家认清社会工作在预防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工作者根据需求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和社区活动,让服务对象在参与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快乐感,提升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选派人员还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面。每逢重大节日,在当地民政局的支持下,选派人员会联合当地公益慈善类组织走向街头、深入企事业单位,举办“社会工作小讲堂”,发放社会工作宣传手册,让当地居民了解社会工作、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如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崇信县社会福利中心每周定期举办社会工作知识讲座和培训,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提升福利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并将当地福利院的两名工作人员作为本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整合资源,激活在地公益慈善力量
镜头:甘肃兴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点社会工作者结合临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联合东乡公益联盟、萨尔塔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政义工部落协会、和政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新知社区文化读书中心等,共同参与临夏各项目点的社会工作服务;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借助2016年全国第二个互联网“99公益日”,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为庄浪县万泉镇高川村项目点留守儿童筹集4万余元用于“惠童之家”的物资购买和活动开展,以更好地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服务……
“三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离不开当地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与配合。由于每个项目点只有4名社会工作者,每次开展小组和社区活动时,驻点社会工作者都要链接当地资源,吸纳当地慈善机构和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服务。例如,甘肃简公益发展中心玛曲服务项目点驻点社会工作者联合玛曲县教热教育扶贫基金会,充分挖掘基金会资源,利用基金会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变“输血”为“造血”,拓展了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增强了服务效果。各项目点还鼓励、引导当地社会组织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服务方法,推动它们逐步实现从公益慈善机构向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转型。
各项目点还针对“三区”教育资源和生活物资匮乏的实际,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尽力解决服务对象的困难。例如,广河县项目点社会工作者动员西北师范大学师生为广河县社会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捐赠了3000多元的学习用具;临夏县项目点社会工作者联系一名英语老师,为临夏县福利院的孩子开办英语辅导班。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