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成为社工到陆续成为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初级督导、中级督导,强强完整经历了深圳本土督导培养流程。
“督导”是社会工作服务中关键环节。对于社工来说,社工督导是“领导”,监督、把关社工服务;是老师,督促、提高社工工作技能;是“伯乐”,不断挖掘社工的潜能和优势;是朋友,帮助社工解决困难和问题。可以说,社工督导人才队伍的建设关乎整个社工行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社工发展的探路者,2007年底深圳引入香港督导,并开始培养本地督导人才。经过十年苦练“内功”,深圳本土社工督导队伍不断壮大,高端人才崭露头角,形成了“一线社工-督导助理-初级督导-中级督导”的四级人才梯队。
香港督导“领航”
去年8月,社工强强晋升为深圳首批中级督导。从2008年成为社工到陆续成为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初级督导、中级督导,强强完整经历了深圳本土督导培养流程。
2007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始社工试点工作。2008年3月,强强成为一名一线残障服务社工。当时,内地的社工工作几乎一片空白,当他正为如何开展专业服务犯愁时,机构配备的香港督导到位了,强强成了督导助理。来自香港的督导为强强提供了小到咨询面谈技巧、大到服务策略项目设计的全方位指导。在香港督导的帮助下,强强通过半年的学习,掌握了社区残障人士的服务方法,学会了如何设计服务和优化服务,甚至还学会了粤语。强强说:“如果不是有一位督导在身后倚靠和鞭策,我不可能进步这么快。”
在深圳启动社会工作的头两年,几乎所有的社工都经历了与强强一样的专业成长过程。而深圳社工服务的迅速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市政府舍得花钱请香港督导对社工进行专业“充电”。
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卓华告诉记者,当年那批在香港督导指导下积淀成长起来的社工,也成为了现在深圳社会服务的专业中坚骨干力量。当年香港督导对深圳社工服务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是深圳社工专业性的最大保障。
本地督导迅速成长
在香港督导的领航下,深圳本土社工迅速成长。2009年,深圳社工有了自己的第一批20名本土见习督导,强强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时经常是我和社工一起进行个案分析或者活动设计,而香港督导就坐在一边观察,最多偶尔插一两句补充的话。”强强说他在做见习督导的时候,最期待的是香港督导对自己督导过程的点评。“就像是把一个打乱的魔方慢慢还原的过程,不论是肯定还是批评,都能非常犀利地让我看到自己的优劣长短和下一步要做出的改变。”
2010年,在两批次36名见习督导的基础上,深圳选拔出了首批初级督导。新诞生的初级督导脱离香港督导,独立开展督导工作。至此,深圳初步实现了社工人才培养的本土化。
离开了香港督导“护航”,如何让深圳本土督导迅速成长,是深圳社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强强的印象里,这些年自己没有停下来过,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等着自己“充电”。督导人才培养主要由市社协负责,张卓华告诉记者,他们不定期为督导们安排多元化、高强度学习:国际社工论坛、香港社会服务机构驻点培训、督导能力提升课程、上海公益组织访学、知名社工学者专题培训、提供一对一的督导顾问……
各种学习机会为督导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支持。这些年轻的本土督导们不仅撰写了数十篇专业文章在《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等杂志中发表,还参与了从国家到地方多项课题研究与行业服务标准建设,并且将深圳本土社会工作经验输出到了广西、新疆、安徽、福建、吉林、宁夏、内蒙古、湖北等省区,助推了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
据市社协统计,2014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本土督导人才的全覆盖,2016年上半年,深圳本土督导人才达到804人。
为全国社工督导培养提供范本
随着社会工作的深入发展,深圳最早一批初级督导日臻成熟,他们不仅在社工机构里独当一面,不少甚至在行业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为促进社工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一步为社工行业遴选 “高端人才”,2016年8月,深圳评选出了全国首批24名中级督导。
已步入社工行业第10个年头的强强经过考核,顺利成为了中级督导中的一员。强强说,做督导助理时有人指导,初级督导时和自己的团队一起拼,到了中级督导就要担当曾经的香港督导和顾问的角色,要扛起的是一个机构乃至一个行业的使命,为深圳乃至全国输出社工人才培养经验。
据了解,目前,深圳按照7∶1、21∶1、63∶1的比例配比督导助理、初级督导、中级督导,形成了“一线社工-督导助理-初级督导-中级督导”的四级人才梯队。张卓华告诉记者,中级督导们未来在带领社工队伍、推动社会工作发展、保障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三大方面将扛起更多前进发展的重任;而中级督导们所承载的人才培养经验,也将成为深圳为全国社会工作本土督导培养树立的范本。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