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程浩,是个标准的“90后”,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他,瘦高身材,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起话来总喜欢眯着眼笑。别看他岁数不大,但是“公益龄”可不小,认认真真地开始做公益服务已经有8个年头了。
2013年底,在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后,作为一名资深志愿者的他创办的公益服务组织——“北京壹家人爱心联盟”,致力于对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公益帮扶。去年11月初,“壹家人”成立3周年,志愿者从最初的20个人,发展到如今的700多人。关于未来,程浩很坚定地说:“还想着再多几个3年,只要人还在,就会一直坚持做公益。
做好事 却难“敲开门”
“你们是骗子吧,是来做广告的吧,再不就是来推销保健产品的吧?为什么指明要服务老年人,肯定想赚老人的钱吧,那我们社区是肯定不同意的,你们走吧,不要再来了……”
这是程浩开始推广社区扶老项目时,经常遭遇的拒绝言语。这样的质疑声不计其数,甚至有人骂他是“披着羊皮的狼”,认为他们想从老人身上捞好处。那段时间,每隔几天,程浩就要尝试去一个新的社区谈项目,一连10多个社区,却一家也没谈成。程浩很疲惫,也有些心灰意冷,“那时候好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走着走着就会发呆陷入沉思。”他说。
可他转念一想,社区这样的反应更加说明了社区扶老项目的可行性,说明他选择的方向没有错。“社区的反应可以理解,他们也是保护老人,毕竟有太多人是带着不良目的找老人开展活动的,这更说明老人需要我们这种真真正正为他们服务的人。”程浩说。
程浩之所以这样坚定,是因为在他做公益的这几年来也走了不少“弯路”。2013年底,在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后,程浩与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北京壹家人爱心联盟”。那时程浩只有23岁,年轻的他总有着北漂的孤独感。“我希望帮助更多的人,真正去做一点事,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团队成立的最初两个月,是程浩和志愿者们的迷茫期。程浩曾组织20多名志愿者去香山捡垃圾。他们从山脚一直捡到山顶,途中能捡到各种塑料袋、果核、饮料瓶,一趟下来,每个人都是好几包垃圾。
通常志愿者们会避免和丢垃圾者产生冲突,但有时也忍不住劝说,有次对方竟然怒到:“我们不扔留着你们干啥!”因为诸多因素,捡垃圾的项目没坚持下去。那之后,程浩又带着团队去过昌平区的孤儿院,志愿者们会定期陪着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整个活动充满欢乐,可一旦结束,程浩心里总有抑制不住的难受和无力感。
“孤儿院的孩子们身体都不好,有的经历过不幸。而志愿者流动性大,往往去了几次刚和孩子们建立了友好关系,就有志愿者不去了,这样,孩子们在盼望中心理会产生落差。”程浩说。几次之后,孤儿院的活动也停滞下来。
2014年春节过后,程浩开始和团队思考未来的方向,他们将目标定位在社区扶老。然而,万事开头难。没有品牌和影响力,没有一个成功的扶老活动经历,初期,程浩和团队得不到任何社区的信任和支持,被拒绝是家常便饭。
一个多月后,程浩终于敲开了第一家社区的大门。
在海淀区育新花园,社区居委会主任终于松口,同意团队过来办活动,教社区老人上网,并坦言告知:“你们先试一次看看,要是不好,以后就别再来了。”
自掏腰包 为老人招募老师
然而,社区扶老项目做起来,却远比程浩想象的难。他们的项目是教老人使用电脑Photoshop软件,连程浩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教就是近两年时间。
几次课程下来,程浩发现,一个20名老人的课程,两三名志愿者根本忙不过来,因为老人理解力没有年轻人快,学习起来需要手把手的教,而且往往要多次演示。因此,一般针对年轻人的课程方式和进度,根本不适合老年人。
面对老人们渴望的眼神,程浩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上课,而且还要把老人教好。程浩开始在网上发布招募信息,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做课件,常常忙到后半夜。他还私下找朋友介绍,去不同学校寻找志愿者。“那时候自掏腰包请同学、朋友吃饭是常有的事,因为做志愿授课老师没有什么报酬。”程浩说。
通过程浩的努力,最终确定了30多位老师。公益项目每周一次课,老师虽是流动的,但通过程浩的安排,每次总能确定几位甚至十几位老师,手把手授课。70多岁的张老参加了全部的课程,一周刚开始就盼望赶紧到周末,张老说:“如果每周末不参加他们的大课堂,就感觉生活过得不充实。”
通过社区扶老项目,程浩和团队收获很多,每次走在社区,总有叔叔阿姨亲切地和他打招呼,笑着聊天,甚至邀请自己去家里吃饭,还热情地要给程浩介绍女朋友,“随时能感受到温暖,就像家一样。”程浩说。
抉择 给自己和公益一次机会
程浩高中时曾参加学校组织去敬老院关爱老人的活动,让他与公益结缘。他说:“参与公益活动能让我感受到奉献的快乐,我时常回想起,农村的父母帮着邻里干农活,帮着收庄稼,给身体不好的邻居做爱喝的豌豆面汤,邻居也会给父母‘搭把手’,这种温馨和谐成为我成长中重要的价值观。”
高中成绩优异的程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里很多国际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都有程浩的身影。就这样直到毕业工作,程浩始终没有放弃志愿者的这个身份。
然而生活往往需要面对很多抉择,困扰程浩的抉择就是公益和工作,两者如何权衡。“这其实是所有志愿者要考虑的问题。团队活动很多是在工作日,我不得不经常请假,最多时,甚至连续多次每周请一次假。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是为了做公益活动而请假,就假装身体不舒服。”程浩说。
“日子久了,领导以为我身体不好,我成了大家的‘照顾对象’,下班时间都比别人要早。”程浩笑了笑说,“其实心里很过意不去,为方便请假,我没有过多地去解释。”
程浩渐渐动了辞职的想法,可最初家里人并不赞成,“这么好的工作,为啥不干了?”程浩的母亲不理解他的做法。程浩就把父母接到北京小住,一方面能多些时间与父母在一起,另一方面程浩还有个私心,他带着父母一起做公益项目,让父母了解自己做志愿老师的工作内容,希望能打动父母,取得他们的支持。
最终父母选择支持程浩的决定,去年,程浩辞掉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选择创业。他说,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从事公益事业,也希望自己更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然而,这个抉择对于程浩而言,只是另一个挑战的开始。专职做社会组织,程浩身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在最主要的困难是缺资金,虽说我们大多都是政府购买项目,但扶持的力度有限,随着我们团队服务范围的扩大,资金匮乏问题会越来越明显。我现在正在积极与企业单位接触,我坚持自己的选择,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