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谟、潘乃穆、袁方、华青、全慰天教授在北大未名湖畔(1982)
袁方曾担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他不仅有深邃的社会工作教育思想,而且是中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的领军人物,在社会工作专业恢复重建过程中发挥了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
与社会工作结缘
袁方1918年出生于湖南省汉寿县安乐乡,1938年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社会学,师从陈达、潘光旦、李景汉等著名社会学家。1942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走上了漫长的教学生涯。半个多世纪以来,袁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在社会学、人口学和劳动经济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袁方与社会工作结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明确指出要改变高等教育科类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加快财经、政法、管理等类薄弱系科和专业的发展。之后,高校关于学科专业调整的讨论和研究被提上议程。
处此大背景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系主任袁方的主持下,该系教师分两组论证新专业的设置,其中一个是“社会发展计划与管理专业”。于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前身)提请设置社会发展计划与管理专业。1985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广州召开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专业调整论证会,会上对新专业的名称有不同看法。雷洁琼、袁方、何肇发等人力主设立社会工作专业,而各种意见协商的结果是采用“社会工作与管理”的名称,并在长时间征求各方意见之后正式颁布实施。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增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北京大学也就成了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首批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高等院校。
与此同时,民政部为了推动民政工作的深入发展,借助社会力量来发展社会工作教育事业,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决定成立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聘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批专家学者做中心的研究员,袁方就是首聘人选。1987年,民政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袁方任副主任。中心成立后,立即组织专家学者到部属院校和省市民政学校巡回讲课,编写社会工作教材,培训社会工作教学师资,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特别是1989年中心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是袁方和其他10多位专家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专业划分、课程设置等问题一次集中的、深层次的研讨,是对1987年“马甸会议”的继续和深化。袁方以饱满的热情,自始至终参加会议,为大会付出了辛勤劳动,使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建设
袁方不但全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恢复重建,主导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还对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建设、社会工作教育共同体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以后,培训师资和课程建设是摆在袁方面前的两大难题。为此,他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授课,以提高全系师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曾先后邀请老一代社会工作专家吴桢为研究生讲授“个案工作”课程和香港理工大学教师系统讲授社会工作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袁方主导开设的必修课主要包括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实习等;选修课包括社会人口学、婚姻与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学、犯罪社会学、社会计划与评估、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等等。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协调、组织、推进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袁方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共同体的建立。1988年12月,北京大学与亚太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合作,在北京大学召开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社会工作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袁方提议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共同发起,筹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经过不懈的努力,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正式成立,袁方出任首任会长。在他的主持下,协会积极开展活动,编写教材,组织人员培训,发展会员,主办学术年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使协会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
编写教材,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初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袁方亲自担任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组织国内众多专家协力编写。他提出了教材编写至少要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反映国际社会工作发展的成果;第二,充分反映我国社会工作的经验。第一本教材《社会工作概论》199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很好地编写贯彻了袁方的教材编写思想,既介绍了国际上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又总结了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成功。之后,多种社会工作教材相继编写出版,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使用量最大的基础教材,袁方功不可没。
深邃的社会工作教育思想
在一篇介绍和评价袁方社会工作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文章中,王思斌教授说袁方具有“深邃的社会工作教育思想”,诚哉斯言!袁方特别重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历史传统,他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就有了社会工作,并拥有一批优秀的社会工作者。他还指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密切结合中国的国情,并力图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协调发展和进步服务。由此进行逻辑地推理,袁方提出了社会工作要坚持本土化的观点。他认为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从本土化的视角出发,袁方认定中国社会工作要获得发展,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作为发展方向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与现行有关部门传统经验型社会工作的关系。由于长期忽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广大的实际工作者也不可能全部重新得到培训,但能长期共处,携手并进。二是专业发展与社会承接力的关系。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化、学科化问题,而有些实际部门还未完全认识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人才市场也还找不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有的位置。袁方所提出的这两种关系在今天依然是困扰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问题,在这方面还有赖于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教育者做艰苦有效的工作,以使专业社会工作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同,才能为社会工作教育开拓广阔的道路。
社会工作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有专长、合格适用的人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更是如此。袁方指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培养能参与和从事社会发展战略、社会计划研究和决策,能参与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的制定和评估,能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咨询的研究生;第二个层次是培养适应社会工作主管部门及人民团体所需要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行政等管理人才,这是本科层次;第三层次是大专生,主要从事基层社会工作和管理,开展社区服务,发现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后来的发展证明,袁方关于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层次的划分是非常有远见的。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