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社区发展、促进社区建设”是社会工作专业重点探讨的问题。但是,由于基层社区的复杂性、社会工作者自身条件受限等诸多原因导致社会工作者在入驻基层社区的过程中时常面临两难困境,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外来人(他者)如何快速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的,但是由于年龄、生活背景等造就的差异,导致双方无法建立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专业关系。近日,笔者参与到中国社科院主持的“城市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状况调查”课题当中,并到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滨江新区等地进行调研,在走访过程中,有关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存在“社工难入户,老人难接纳”的困境。对此,笔者不禁想借用“原住民”的概念来重塑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也就是说,基层社区建设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社区自生力,而自生力最为直接的来源和主体就是“原住民”,因此,在“原住民”当中去发展社会工作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第一,社会工作者应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验事实证明,在某种程度上,“社工不是本社区原住民”是造成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难以入户,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极为关键的原因。因此,在“大社会工作”的理念下,应当倡导从社区居民中选拔、培育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选拔出熟悉社区情况并且容易获得社区居民好感的“原住社工”,唯有如此,社区治理才能够得以焕发活力。
第二,培育“原住社工”是发展“基层自生力”的关键一环。基层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挖掘基层各方力量,其中,挖掘基层社区中的领导人才和社区工作人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措施,要知道,“原住社工”是从社区“原住民”当中挖掘和发展的,可以认为,“原住社工”是社区的一股新鲜血液,其诞生于社区又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基层社区自我发展、自我建设和自我生长的表征和必要途径。
第三,梳理清楚“原住社工”与“基层自生力”的关系是促进社会工作者扎根基层社区的重要基础。要知道,“原住社工”是基层社区的基础,是“基层自生力”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可以提升社区活力,可以促进融洽的基层社区居民关系的建构。与此同时,“基层自生力”的提升也间接推动着社会工作者培养途径和方式应当进行改变,应当是因地制宜地选拔社区居民并培养他们成为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
众所周知,社区发展是指居民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支持下,共同努力改善社区环境的过程,其中社会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要求社区居民通过自助和互助来解决社区问题,主要目标是挖掘和培养当地的社区管理人才。基层社区的发展不应当是被动接受和被动改变的过程,而应当是一种社会知觉和社会自觉的过程,基层社区应当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积极思考社会工作者如何真正嵌入到基层社区当中,如何在社区本土挖掘和培养社会工作者,进而构建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知觉、自我管理和自我建设的和谐社会。
(萧子扬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编辑:涂传博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