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社区为平台 以社会组织为载体 以社工为骨干屯溪区“三社联动”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时间:2019-04-30 14:06:45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

以项目为契机,探索“三社联动”

屯溪区跃进路社区地处中心城区,是比较典型的老旧社区,服务基础与硬件条件较差,计生特殊服务对象以及经济困难家庭等需要关注的群体规模偏大。同时,跃进路社区与屯溪区许多城市社区面临的情况相似,社区工作行政化色彩严重,居委会大多提供的是政府指派的行政事务,主动服务居民和引导居民自治能力与意识不足;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不强,志愿服务主要依赖于政府推动,利用社区自身力量解决和回应居民服务需求的局面尚未形成。

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推进社区治理创新,2018年5月,屯溪区以安徽省民政厅“睦邻家园”项目为契机,开始了“三社联动”的探索。据了解,“三社联动”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牵引,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睦邻家园”项目承接机构屯溪区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与落地社区跃进路社区共同探索尝试,为跃进路社区计生特殊家庭(失独老人)、高龄独居老人以及有需求的残障人士等24户30位案主,分类别按需求提供精神慰藉、情绪疏导、社会融入、危机干预、生活照料、资源链接等社会工作服务。

签订框架协议,支持孵化社会组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跃进路社区的实际情况,项目组依托原计生信息员成立了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探访服务的“暖星友好服务队”,依托非公党支部成立了为社区高龄独居和困难老人提供便民服务的“扶松为老服务队”,同时,依托原有开发的“昱中爱心银行”志愿者平台管理发展志愿者,招募了10名大学生志愿者成立“大学生宜行志愿团队”。通过社工和三个社区社会组织的不定期入户和问候,及时有效地回应了案主的需求,赢得了居民们的普遍好评。此外,在拓宽服务平台方面,项目组在跃进路社区设立了工作服务站,并设置驻站社工,负责社区服务设施的管理。

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培养离不开项目资金支持,其服务能力和组织化程度的增强也需要不断地通过项目实践加以提升。但限于目前社区的资金管理制度,社区难以进行创投的资金支持,为鼓励社区开展公益微创投,保证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效果,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与跃进路社区居委会签订了社区社会组织支持框架协议,1:1配套专用款项,用于定向支持孵化的三个社区社会组织,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增添了动能。

公益微创投,促进社区更好发展

在社区活动室里,一群计生特扶家庭的老人正在社工的组织下开展小组活动“我们的夕阳一样红”,在游戏中,老人们拓展了社会交往圈,提升了生活的信心。72岁的周阿姨笑着说,“现在心情好多了,原来在家里也没人聊天,现在大家在一起很热闹,也很快乐。”

“社区致力于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公益微创投,主要就是针对辖区的特殊人群,通过社工机构、社区、社区培育的社会组织三方努力,按照居民的需求做好服务。”跃进路社区党委书记吴延声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不断弱化,必须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的治理和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发展。社会组织介入社区治理,能够弥补以往社区人手不足、形式单一、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服务不到位的状况,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同时也促进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跃进路社区第一届微创投签约仪式上,社工机构、社区、社区社会组织三方签约。今后将会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环节,营造良好的“睦邻”氛围。屯溪区昱中阳光社工服务社负责人郭宏斌告诉记者,“我们通过项目化的运作,培育和孵化了三个社区社会组织,项目有周期性,结束后会撤出,启动公益微创投,就是为前期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赋能,让他们得到持续性的支持,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经过一年的项目服务实践,通过社工的主动介入和额外担责倒逼社区居委会、街道办在协商机制、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党建创新等环节进行变革,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搭建、协调工作机制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等方面努力创新,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探索出适合于“两强一弱”(即社区居委会治理角色强、社工机构专业技术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弱)情形的跃进版“三社联动”模式经验,并且这一模式已经在水心亭社区进行复制和2.0版本改进,使项目积累的经验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