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扣开你的心扉,我曾彷徨无措,于是,我问过,社工是什么。
——社工诗歌
依旧炎热的八月,期待实习的我同三下乡志愿者一起坐着大巴车朝着心中的远方奔驰。山很青,水很秀,人很灵,凤凰之山、多彩之光、民族之乐、心悦之情。灵动的秀山都是那么让人想要去亲近,这就是我社工生涯开始的起点。
九月份的到来预示着我们要进入到全新的工作环境——岑龙村。王玉龙老师带着我们向着岑龙村出发,翻山越岭,乡村硬化的道路像条条银龙盘旋在山间。我心中既害怕又欣喜,悬崖峭壁让我不禁想着这里的山势险峻,可否有危险?奇峰异石、泛着绿光的水库让我又看见了另一番景色,陡峭的山势便是世外桃源的天然屏障,新鲜的空气让人感觉到清新。路边的格桑花一堆堆、一丛丛,开的格外艳丽,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在两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看见岑龙村的影子,路两旁的房屋高高低低、整齐不一,屋檐下坐着的爷爷婆婆摆着龙门阵,这里是我们将要相处的地方,是我们驻足的地方。一所美丽的小学、一所可爱的幼儿园,四周围都是高山,蓝竹密密麻麻的簇拥着,还有清澈的小溪流,这是我驻村的西部小村庄。
我在行:脚步丈量大地,下队走访需求
热情是我们驻村社工的本色,与每一位村民打交道,与每一位村民主动打招呼,对于驻村社工来说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看着带队老师王玉龙娴熟的与老人、年轻人搭话,我才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已经开始了。
村民零星状的分布和一座座大山让我们的调研之路分外艰难。山雨飘零、秋风阵阵、鸡犬相闻、白发垂髫、崎岖的山路中留下的是我一句句的寻问声:“您今年好大岁数?身体啷个样嘛?屋头几个人呦?”。历时一周,共计调研155户,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做了充分的数据与实情准备。
我在学:学无止境,止于行动,开发全新自我
“你们来了会不会把坝坝舞弄起来哟?”“我们幼儿园的张老师都带起我们跳舞。”我心里一震,我本身都是一个舞痴,哪里会跳舞嘛。王老师马上鼓励到,不会就学嘛,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学就会的。顶着各种压力,村民的期待,自身潜力的挖掘,同伴的鼓励,以及倔强不认输的我,开始了慢慢的学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协商,舞蹈小队学习效果终显。最终,坝坝舞团队学会了《九月九的酒》、扇子舞《开门红》、《美观不美观》、《金钱杆》、《最炫民族风》。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我享受这样的工作,享受被村民信任的感觉,享受与村民之间的热情与相互关怀。
我服务:聚焦“三留守”群体,巧手慧脑,花样人生多姿色
在村上工作,主要服务的群体就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以及留守儿童,看着他们,我有点惆怅,不知道怎样着手进行工作,尽管我们前期进行了充足的需求调研并完整的制作出了一整年的工作计划,但是在实操方面仍需要细细斟酌。我知道,与其愣住,不如直接向前走,最重要的是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期待着我们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于是,“歌舞人生”、“健康养生”老年人小组、“巧手慧心”妇女手工小组、“纸随心意,折出美丽”、“以手为话,心语相诉”留守儿童小组开展了起来,通过小组工作这一手段,我们与村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我感动:传统节日,文化传神,思人念情,泪光闪烁
最深刻的当属我们来到这里没多久就举办的中秋主题活动,这段时间,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我可以是策划人的角色也可以是主持人的角色,只要哪里有需要,我就会立马冲到该去的地方,一首《生来倔强》不断激励着在雨中的我们在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圆满的完成了这场主题活动。我开始成长,向老师、学姐讨教,学习经验,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成长的阶梯,虽然过程艰辛,但这就是社工啊。
这里也不是一个暂停的地方,马上又是重阳节,吸取了上次活动的经验,这一次的活动没有那样的“小插曲”发生,但我却带来了一个插曲——看着这些爷爷奶奶因为我们小小的举动十分的感动,不断的向我们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激之情,那一刻的我,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突然十分的心疼。也就是在这一刻,我可以坚定的告诉自己,我在做的事情是一件何其有意义的事情呀。
我寻访:正家风家教,传正向能量,育村风民风,建乡风文明。
百年村庄岑龙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力量给予岑龙村人生生不息的信仰与坚持。在弘扬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当下,正家风家教,传正向能量,育村风民风,建乡风文明。村庄的文化传承依托每家每户堂屋和村内每年三次的庙会(阴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我踏着寻访文明脚印的步子,找到杨氏祖先的菩萨——飞山宫主一生行善;张氏祖先的菩萨——木莲菩萨至善至孝“木莲大孝万古传”。
寻访乡土文明的路上,尤被屋内每家每户张贴的“天地国亲师”震撼。天代表风雨雷电,天象变幻;地代表大自然、太阳山自然保护区的恩赐,尤其是土地和山林;国代表爱国爱党;亲代表姻亲、亲情、友情、人情;师代表向外界和社会中的人学习。一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村庄文明让村民在生活中获得精神的指引。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偶尔听起老师、学长给我们讲述他们以前的工作经历让我甚是钦佩、值得学习。他们在前进的路上,我在学习的路上。我相信,未来的时间,通过我的坚持和努力,同伴的帮助,在驻村社工的路上我将做得越来越好,让自己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所成长!
(执笔人:王玉龙杨盈盈张宇星,作者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驻村社工)
编辑:涂传博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