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工机构服务“生命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8-11-20 10:24:39来源: 金羊网

微信图片_20181120095003

近日,由广州红房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东狮子会启舞生命服务队联合主办的首届广东生命教育及安宁照护交流研讨会在番禺南浦举行,来自广东医学界、护理界、社工界等界别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学心理学爱好者参与。

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

有专家曾指出,养老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面对生死。自1998年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成立至今,“临终关怀”正慢慢走入大众视野。

临终关怀,又叫做“安宁照护”,通过临终关怀,可以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能够无痛苦、安详、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实际上也是“身、心、社、灵”的全人关怀,不少医疗和公益机构开始这方面的服务尝试。

在广州,番禺市桥医院于2008年首设临终关怀科,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广州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2年起,也开始做安宁舒缓工作,到目前为止,做安宁舒缓的病人已达230多名。

该中心护士长陈香全认为,“医院和志愿者是相互补充的一种关系,作为医护人员,最多的是减轻患者的一些疼痛、疾病相关的症状,而志愿者,则能够陪伴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她表示,医院为临终患者设立专门病区,社工为患者提供无偿的服务,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家属资金和精神上没必要的消耗。

广州红房子社工中心是广州目前为数不多的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之一。该中心从2014年起开展“临终关乎-生命教育及临终人士安宁服务”项目,已服务失能失智及临终人群超过1500多例,培养了300多名临终关怀陪伴合格志愿者。

今年是张洁涵做临终关怀志愿者的第二年了,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曾照顾一个70多岁的老伯,当时老伯是失语患者,志愿者们照顾老伯时,会将他扶起,让他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后来为了更好地交流,她和另一个志愿者专门买来了写字板,通过这样的方式,老伯可以更直接地向他们表达诉求。

同样作为红房子社工中心的志愿者,梁群君在服务三个月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听到了很多故事,我看到了人们在讲述自己故事时的满足,我看到很多生命在不断完善,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过去的苦难,只留下那些光辉岁月的痕迹。”

“其实,对于临终患者来讲,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可以享受舒适、温暖地照顾,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彰显。”与会专家、广东狮子会起舞生命服务队发起人李玉涵说。但她也同时指出,临终关怀的发展仍面临困境:由于大众对“死亡”的社会认知存在误区、目前没有太多经济支持、缺少法律条文规范、缺乏对义工系统完整地教育等原因,导致大多数从事此领域的机构都能并未延续很长时间。

在“优逝文化”不断淡化的今天,临终关怀要做得完善,需要的不仅仅是公益组织和机构的努力,还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

“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用他们余生所有的力量向我们敞开,跟我们分享生命中的一些美好与困惑。”广州红房子社会工作中心的创始人周敏毕说,对于未来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希望在以后可以不断行业化规范化,让更多领域的人注意到这些。希望安宁陪伴这束小火花,将来可以一盏一盏地点亮社会中每个人的内心。”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