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社工委获悉,日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管理办法》中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明确今年社区工作者工资总体待遇由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提高到100%,月平均每人增长近3000元。
据了解,《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是对2008年试行办法的修订,明确了社区工作者应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社区全响应服务制,强化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职责,规范考核奖惩、薪酬待遇、选聘退出等管理事项,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遵循。
据北京市社工委介绍,目前,本市共有社区工作者3.69万人,平均年龄39.7岁,92.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1.5%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直收到高度重视,十年先后五次大幅提高社工待遇,特别是今年明确社区工作者工资总体待遇由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提高到100%,平均每人月增长近3000元。根据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推算,今年调整后本市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应发工资将达到10万元。
除薪酬待遇提高外,《管理办法》还明确可以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等内容,畅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全响应服务机制,规定“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公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并通过预约等形式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等。
延伸阅读:《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现已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社区工作者跨区、跨街道流动相关政策。
市委社会工委相关负责人对《管理办法》相关亮点进行了解读。《管理办法》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定位上,明确提出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在发展空间上,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明确可以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等内容,畅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
在强化服务居民职责方面,《管理办法》提出“按照社区职责清单,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事务”,增加“主动走访社区居民”、“团结带领社区居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全响应服务机制,规定“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公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并通过预约等形式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
在加强权益保障方面,《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跨区、跨街道流动相关政策,鼓励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一线社区工作者和关心关爱退休社区工作者活动等。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