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泉州市专业社会工作 融入救助管理的发展历程

 时间:2018-10-10 09:25:06来源:中国社会报

2008年,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在全国范围内举行,2014年,民政部首次在全国开展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专业社会工作被越来越多人所认知,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救助管理站开始在救助管理工作中,探索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购买为主的社会救助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先后在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外展服务、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工作领域,引入专业社工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其中,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工外展服务项目从2013年至今,已连续开展近六年。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救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幸全程见证了专业社会工作融入救助管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社会工作融入救助管理,来源于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近年来,《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关于做好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的意见》等来自顶层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明确政府部门作为购买主体,可以向社会工作机构等社会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之后,省级以及地市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套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融入到民政事业当中。

社会工作融入救助管理,来源于敢闯敢拼的摸索创新。2013年,泉州地区的社会工作方兴未艾,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屈指可数,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引入由社工机构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放眼全国,更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泉州市救助管理站两任站长前仆后继、大胆摸索,在救助管理社工服务的服务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走向深入,在购买社工服务的采购流程、服务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估等方面,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社会工作融入救助管理,来源于为民爱民的责任担当。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兜底性工作,所服务的对象,都是社会最弱势的群体。泉州市救助管理站充分贯彻落实“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履行为民爱民的责任担当,通过在街头救助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巡查救助服务;通过对街头及站内流浪乞讨人员建立档案,开展个案工作,帮助有需求的流浪乞讨人员调整改变认知、纠正行为偏差,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回归社会;通过社区工作,组建志愿者队伍,加强宣传力度等,联动多方社会力量,引导他们多渠道参与救助管理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的融入,大大延伸和拓展了传统救助管理服务内容,促进了救助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将近六年的社会工作服务,“救助站、社工、社区、志愿者”四位一体的救助模式和“三工(社工、义工、环卫工)一体”的联动模式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将近六年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累计建立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档案450份,个案辅导86个,开展外展服务670次,劝导和探访746人次;建立校园志愿者团队4支、社会志愿者团队1支、环卫工志愿者队伍2支,成立1个救助志愿者微信群,参与项目的志愿者共计676人次;策划开展60场主题宣传活动;链接4家爱心商家、7个爱心单位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义务服务,链接9家爱心企业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就业机会;2016年12月还出版了《社会救助服务研究》书籍,对社会组织介入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服务进行实践总结;将近六年的社会工作服务,泉州市救助管理站由刚开始对项目的自行考核评估到引入第三方考核评估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并在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中开设“社工课堂”,引入救助管理机构自己的社会工作督导。

新时代,新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基层民政人,我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救助管理站)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