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日前印发。该《管理办法》明确了社区工作者应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社区全响应服务制,强化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职责,规范考核奖惩、薪酬待遇、选聘退出等管理事项,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提供了制度遵循。
目前,北京共有社区工作者3.69万人,平均年龄39.7岁,92.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1.5%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他们是首都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10年间先后5次大幅提高社工待遇,特别是今年明确社区工作者工资总体待遇由不低于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提高到100%,在提高待遇的同时,对2008年试行管理办法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职责,进一步提高社工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
《管理办法》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定位上,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在发展空间上,明确可以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等内容,畅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强化服务居民职责,提出“按照社区职责清单,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事务”,增加“主动走访社区居民”“团结带领社区居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提出建立健全社区全响应服务机制,规定“社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对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的工作人数,安排好公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并通过预约等形式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
同时,《管理办法》明确社区工作者跨区、跨街道流动相关政策,加强对其权益的保障,鼓励开展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一线社区工作者和关心关爱退休社区工作者活动等;提出“完善以初任培训、岗位培训、进修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确保不断提高社工队伍素质,适应首都建设需要。
据介绍,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基层在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形成了许多经验。如:东城区通过设置五星级社区党组织奖励、社区党建创新奖励、社区党组织书记补助等,向获奖社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发放不同等次的奖金,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西城区探索形成“以会带所”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带动培育专业机构,并通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1+1”助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推进专业化和本地化融合发展的模式,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朝阳区通过树立一批优秀社区榜样,宣传社工典型事迹,交流实践工作经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石景山区自2009年起率先试点弹性工时制,在试点基础上,2017年在全区范围内选取试点街道和试点社区,推行“社区便民弹性工作制”,围绕本社区居民“生物钟”实行便民工时。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