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并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原则,对它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实施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是政策理念上的,又是政策行动上的,指的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既要积极作为,又要踏实慎重。“尽力而为”对应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消极、被动和无为态度,是对“补民生短板”消极畏难、无所作为现象的鞭策。“尽力而为”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现象。长期以来,在“经济增长第一”的理念指导下,不少地方政府抓经济“全力以赴”,但对解决基本民生问题缺少应有作为,一些地方在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上搞形式、做样子,没有真正把改善民生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予以对待,结果造成民生问题欠账过多——经济增长了,但社会财富分配差距拉大了,底层群众生活质量下降了。“尽力而为”就是要扭转这种错误的经济增长观念,树立“发展是为了人民”的正确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加充实与可持续的获得感。“尽力而为”反映了党和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平民视角。
“尽力而为”首先是观念和态度问题。在“经济增长第一”政绩指挥棒的指引下,一些执政者不愿意把经济社会资源投向基本民生。他们认为抓经济容易见成效,改善民生虽是善事,但在重要的民生问题上投入不少而效果难彰,更不用说可能出现众口难调、福利资源分配带来矛盾的现象。还有一些官员认为,把资源投向社会保障和基本民生,会弱化经济增长投入、影响经济发展。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一些官员受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认为民生问题主要靠市场机制来解决,政府做的就是“兜底”。这种观念显然是片面的、不合时宜的,是需要纠正的。当然,“尽力而为”也有现实基础问题,即一个地方能拿出多少经济社会资源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与经济社会资源总量和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有关。经济实力强,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就敢出手、“尽力而为”。经济实力弱、民生欠账较多可能会造成政府官员的畏难情绪。
这样,“尽力而为”又涉及“量力而行”问题,即要根据可动用的经济社会资源来确定改善民生政策和行动。“量力而行”相对于“尽力而为”是谨慎的、保守的、务实的。“量力而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没有经济社会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空的。“量力而行”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是“刚性”的“物质基础”。因此,制定和实施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要认真分析满足民生需求的、可靠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基础,既不能“画饼充饥”,又不能凭空许诺。
当然,这不是说“量力而行”决定了“尽力而为”,有了经济实力才会“尽力而为”。实际上,“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中的“力”的含义不同,“尽力而为”的“力”指的是思想力、决策力,是面对问题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的态度和行动是在评估了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和“财力”(经济社会资源)的可能性而表现出来和做出来的。然而,在不少情况下,“尽力而为”的态度会影响“量力而行”,因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积极态度会影响经济社会资源的认知、聚集和分配,即会影响“量力而行”中的“力”的类型和大小。有了积极、科学、理性的“尽力而为”,就可能带来更有力的“量力而行”。就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来说,解决“尽力而为”问题是重要的,这就是要建立责任政府,在改善民生上要有较大作为,这也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