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三届MSW研究生论坛在武汉举行 记者明海英摄
8月20日-21日,第十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暨第三届MSW研究生论坛在武汉举行。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徐永祥教授,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叶景丽,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马凤芝,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向德平,湖北省民政厅人事处(社会工作处)一级调研员、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秘书长王卫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符平主持。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徐永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记者明海英摄
徐永祥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他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作了介绍,并对发展社会工作的意义作了深刻的分析。他表示,社会工作教育在各省市遍地开花,全国共有348所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05所大学和教育单位开设了MSW专业,2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博士点教育。从实务层面来看,社会工作已经从社区,逐渐推广到医务、司法、卫生等各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有许多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希望此次会议可以成为年轻学子相互交流的契机,推动社会工作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叶景丽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广大社会工作者坚守以人为本、帮助弱者的初心和助人自助、促进和谐的使命,认清新时代,融入新时代,把握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高品质、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帮助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方面,学界、青年学子将大有作为,空间广阔。她希望,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MSW研究生,不断增强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与技巧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本领,加快成长为专业视野广、实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投身社会工作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记者明海英摄
彭南生说,在社会工作专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浪潮中,在社会工作教育生机盎然的环境中,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的召开对社会工作教育的深入发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还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自2003 年以来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已经建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硕士、博士以及国家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等一体化、多层次、功能齐全的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体系。他强调,社会工作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师、学者、实务界的共同努力。
马凤芝对记者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服务群体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对弱势群体、有需要群体的帮扶拓展到对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甚至临终关怀等等几乎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人群的关注。从领域来看,从社区推广到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她以医务社会工作为例阐释说,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与服务内容经历了从单一医患沟通到病患社会、心理关注,从志愿服务拓展到社会救助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科、肿瘤科、康复等专科医院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郑广怀对记者表示,劳工社会学的服务群体几乎拓展到对整个职场人群的关注。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人,面临家庭、工作、社会等诸多问题,也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员工经常迟到,员工协作计划服务就会介入,帮助他分析为什么迟到,是家庭成员生病需要照顾还是子女上学需要接送。社会工作服务人员会帮助他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提供相应的帮助服务。郑广怀说,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平台经济出现,非正规就业人员大增。例如,物流、外卖从业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以前企事业社会工作模式和理论对他们不适用,针对这些新兴群体的社会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开幕式后,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等23所高校的25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就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了大会报告。徐永祥教授、向德平教授、马凤芝教授、郑广怀教授和杨生勇教授分别对五组同学的演讲作了细致的点评。
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110多所高校,2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会。除大会发言外,会议还将于21日组织两个研究生论坛、三个本科生论坛。平行论坛将围绕“新时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新时代社会工作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灾害社会工作——汶川地震十周年”“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社会工作教学经验与研究”“社会工作实习经验与研究”等九个主题深入交流和互动。
据悉,论坛由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承办,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武汉博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办,香港凯瑟克基金会支持。
编辑:涂传博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