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会工作和扶贫工作的联姻
近日,手机微信上一篇名为“额敏县老李家的三亩大葱到哪里过冬”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大量网友纷纷开始转发,两天之内的浏览率达到2万多,引发了山东、河南、江苏等全国33个省份的关注。事情的主人公老李,是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喀拉尕什库热东村村民,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属于低保家庭,妻子患有智力障碍,孩子今年刚刚三岁,全家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老李一人种地。为改善生活,早日脱贫,让老婆孩子早些过上好日子,老李下狠心种了3亩地大葱,准备能够多卖点钱,但由于管理和技术匮乏,大葱成熟后“葱白”较短,成熟的大葱无热问津。同时,自身市场资源有限,眼见冬天就来了,大葱一直卖不掉,老李非常着急,向住村工作队反映了这一情况,工作队将其发布在“额敏一家人”微信平台上。
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中心组织志愿者帮老李抢收大葱
2016年10月22日额敏的天气连续下了三天大雨后终于放晴,爱心社工中心主任马丽时刻牵挂着老李家,一早打电话确定今天可以挖葱后,立即在微信上发布了招募挖葱志愿者的信息,又联系到了住村工作队和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来帮忙。很快有20多个人参与到了这次活动中,有挖大葱的、捡大葱的、捆大葱的,老李感动地说,谢谢这么多好心人来帮忙,我的大葱终于有着落了。
志愿者帮老李抢收大葱
把满满的“爱心葱”送到克拉玛依市
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中心帮扶结硕果
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与社会资源对接
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人员看到这篇文章后,实地了解到老李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立即开展扶贫救济工作,联系到了本地一家商会,帮助其销售了6000斤大葱。随后,又再次联系到合作伙伴克拉玛依乐龄社工服务社,找到克拉玛依爱心企业,将老李家未销售的6000多斤大葱全部收购,“额敏的大葱通过社工机构销售到了克拉玛依”。社工机构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搭建桥梁,爱心企业的积极广泛参与,传承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此次“献爱心·购大葱”活动,也进一步拉近了油城和额敏的距离,拉近了企业与百姓间的距离,每个人用爱心传承文明、用真情奉献社会、用行动实现诺言,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力量。据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中心主任马丽说,他们将始终跟踪服务老李这个个案,在思维模式上让其转变、在技术能力上让其提高、在新的社会环境上让其适应,用五年时间真正实现老李的“助人自助”,让他从根本上脱贫奔小康。同时,他们正在积极与额敏县“访惠聚”办公室对接,将今年各住村工作队实施的“短平快脱贫项目”中滞销的鸡、鸭、鹅等,依托克拉玛依广大的爱心人士和丰富的市场资源将其销售,为贫困老百姓生产的绿色健康产品“兜底”服务,让贫困老百姓的收入有所增加。
社会工作助力扶贫工作
额敏爱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扶贫中以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科学精神为指导,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为有需要的贫困家庭提供专业社会服务, 帮助其链接社会资源, 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在扶贫工作上开创了新模式。社工机构的使命就是“帮困救济,共建和谐”,通过这次的“卖葱”经验,社工机构寻找社会支持,发挥社工职能作用,在市场资源上为贫困人口倾斜,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做到了精准扶贫,也体现了2016年国际社工日 “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救济”的发展主题。
社会工作与扶贫工作的联姻
社会工作的产生是因为贫困问题的存在,早期的社会工作是在慈善救济活动中表现出萌芽形式,有识之士才在这个领域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贫困问题的深度、广度促使专业化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并随着救助活动的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某种程度上它与社会工作共进退,与贫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终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个职业、一项专业、一门学科。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社会工作把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当作社会工作的基本着眼点。
在我国,贫困的产生具有多重原因,地域因素、家庭劳动力缺失、市场经济的制度性排斥和人们面对风险的脆弱性等诸多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尤其经济剥夺和社会排斥, 不仅使贫困者受到物质匮乏带来的严重后果, 而且使他们在社会上处于被孤立的地位, 给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带来伤害; 同时严重的贫困问题还会带来社会冲突、地域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宏观层面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建设之外, 必须从贫困者的角度, 尊重贫困者的主体性,精准定位,找准目标,链接资源,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人性化的社会服务,真正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贫困是世界性的老大难的问题,我国在奔小康的进程中,不让一个老百姓掉队,让他们共享社会的文明成果,社会工作和扶贫工作需要紧密联姻,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助力扶贫事业的发展。额敏县爱心社会工作中心正在践行这一点!(撰稿人:新疆塔城额敏县民政局 杨龙)
编辑:涂传博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