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写他们的真实名字”,发哥悄悄告诉我:“这是规矩。”
“他们”指的是社区戒毒人员。作为江北石马河街道禁毒康复中心的一名戒毒社工,发哥和他们打交道,三年多。
发哥叫叶泽发,32岁,周围的人都喜欢这么喊他。当他笑起来,眼角的皱纹还真有点像《英雄本色》中的发哥。
发哥是个挺随和的人,一说一笑。他讲一件事,绘声绘色,常常变化腔调,模仿说话人的声音,听起来很真实。我事后才知,这是他做社工锻炼出来的。
发哥说,做戒毒社工要讲规矩,讲工作方法。
“比如说,他们老想讲过去。我呢,总要他们讲未来。”
“为什么?”
“他们过去也有正常的生活,也有辉煌呀。他们的人生好像就停在那个时间段,总是不想走出来面对自己的现在,对未来绝望、恐惧。”发哥说。
“你会一直倾听?”
“不。那我一天不做其他事了。我们也要鼓励他们眼光向前。我一般给他们10分钟的回忆时间。”
“当时间到了……你会?”我很好奇。
“坚决打断他们,请他们讲接下来的打算,未来更长时间的打算。”发哥又是朗朗笑声。
“那他们给你诉苦……”
“大多数是诉苦,觉得这辈子就这个样子了。少数几个人还乐观。”发哥说,有位姓赵的,自己开了家物流公司,经常讲“发哥,我随便吃,吃不垮,每个月流水30多万元,哪里吃得垮哟。”他按时来做尿检,非常配合,每次自己就来了,主动检测。
“这个人有钱。但像这种太少了。”
发哥认为,有钱还去吸毒,太划不来了。
6月19日下午,重庆直辖21周年的第二天。我们到康复中心的时候,发哥正在接待一位老妈妈。
康复中心宽敞、整洁、温馨,有图书室、心理疏导室、尿检室,墙上张贴大量戒毒知识和戒毒口号。实际上,这是重庆在全国有些名气的一个地方。据江北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陈晓东介绍,早在2013年,这里便被评为首批“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全国各地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很多。
倾听,不时插话安慰老妈妈,发哥的声音不高不低。临走时,她突然伤心哭起来,抓住他的手,连声感谢。
他把她送出门。只见,她边走边回头看他。
发哥说,老妈妈69岁,她那40多岁的儿子本该来做尿检,但脚已肿得下不了床,“我们上周去走访过,现在病情更严重。老妈妈希望我们多鼓励鼓励儿子,让他坚强活下来。”
戒毒社工的主要工作是帮助社区吸毒人员戒除毒瘾、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他们生活有了保障,才有可能戒毒。”
发哥的妻子是河南人,两人感情要好。“她常常提醒我注意点,多个防备。她是担心我天天在他们身边转,不小心也染上了。所以,她每天都要看我的手机。”
“你老婆支持你吗?”
“很支持。说我脾气变好了,也善于沟通,套路特别多,交流有趣。”
走访,有一些规矩。有时去了,碰巧孩子也在家,发哥就冒充查水表的、抄煤气的;有时正聊着,邻居来了,即使他们不使眼神,发哥也会主动变换身份,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吸毒这个事。
发哥走访的吸毒人员,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1岁,“他们都很会编故事,讲得让人云里雾里的。不必揭穿,笑笑就是了。”发哥说,我们绝对不能说大话,不能骗他,否则他们不再相信我们。
有一次,发哥开导一个年轻的吸毒人员,“哪晓得他自己只顾玩手机,看视频。我也下一个,和他一起看,这时他才听。”
交流的话题不复杂,吸毒人员有父母或孩子的,就多聊他们的父母或孩子,打亲情牌。发哥的“大招”在于抛给他们一系列“怎么办”:今后怎么办?出去耍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有人还叫你吸怎么办?没钱用怎么办?一个接一个的怎么办。
走访也辛苦,因为收入不高,为节约车费,都是步行。有时约好了时间,结果家里没人。发哥说,有一次他在门外等了四个小时。打电话老是说马上回来了,就是不见人。
为什么他们会吸毒?发哥认为,主要缺乏关爱,比如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另外就是爱出去疯的人。
裾统计,石马河街道在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90人。发哥都熟悉。他说,很少是过得幸福的,大部分非常可怜。他发自内心告诉大家一句话:真的不要接触毒品。
黄玲涵,21岁,青年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下个月毕业,已在这里实习近一年。她说,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毕业后继续来这里当社工。
上个月,黄玲涵染了发,说是追求潮流。她开朗、没有拘束、胆子有点大,话说个不停。
她说,刚开初不敢走访,怕进他们(吸毒人员)的屋,进去后,是震惊,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家居破旧,环境不好,“我一直以为吸毒的都是有钱人。哪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黄玲涵说,朋友和同学得知她和吸毒人员打交道,都非常诧异,“你敢做这个啊,好恐怖!”
很多的误解,源于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来理解事物。黄玲涵觉得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吸毒人员和戒毒,一旦消除误解,或许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吸毒人员。
吸毒是可怕的,但是吸毒人员并不可怕,“他们和我们一样。”黄玲涵说,最初,她也诧异过——他们真的吸毒的啊?!不可思议。
“你觉得这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平常的工作,很平常,但又是太多人没接触过的工作,他们觉得很可怕,很神秘,还有些了不起。”
其实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男生都不愿意来,有几个男生,干一天就走了。”黄玲涵说。
女孩子走访,时有尴尬。天气热了,推开门,一个大男人,只穿件内裤。黄玲涵赶忙转身,请他先穿好衣服。
黄玲涵说,这一年有收获,感受到人间冷暖的珍贵。她提到24岁的廖某,父母离异,她第一次和朋友一起耍吸的,朋友们劝她:没得啥子,吸吧,从此染上毒瘾。每次尿检,都是她妈妈陪她来。她住江津,尿检完,妈妈再陪她回江津,“正因为有妈妈的陪伴,廖某一天比一天好。”
黄玲涵认为自己这一年也成熟了好多,“伤心的见多了,人就长得大些,没有了那些怪怪奇奇的想法。”
编辑:涂传博 审编: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