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莹 闽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指引下,如何实现社会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改变以往人才单向流动到城市,更多地促进人才向乡村流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多渠道培育乡村人才体系中,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包括教育队伍、医疗队伍、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目前,这些专业队伍在农村都面临着断层的困境。近年来,通过一些人才回引计划,吸引了部分大学生回乡加入村官队伍,引导有情怀的大学生回乡投身教育、医疗、农业技术行业,鼓励大学生回乡创新创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专业人才荒的问题。但农村专业人才仍存在“流失快”“留住难”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分化依然明显,特别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遭遇瓶颈。
通过人才回流计划也吸引了一批青年农民回乡择业创业,逐步尝试从农村在地的农民中培养人才,但培养过程耗时长,且缺乏系统性的培育机制和专业的培育团队。另一方面,通过高校支教方式,或以高校农业创新研究的合作方式进入农村开展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这些服务的可持续性问题值得关注。
◆治理有效——农村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风向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要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健康发展。顶层设计带来了社会工作的专业自信,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逐步凸显其存在的意义。社会工作是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专业力量,是创新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的催化剂。社会工作人才是集管理和服务双重特点的专业人才,成为促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专业力量。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中承担了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角色,可以在基层治理方面承担管理者、政策倡导者、教育者、协调者的角色,在公共服务方面承担服务提供者、支持者、资源联络者、组织者的角色,集多种角色为一体,将服务和管理有机结合,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与技巧能够直接或间接运用到服务中,为乡村公共服务提供专业的支持力量,更好地回应服务需求,解决问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提炼与总结服务的模式和方法,推动乡村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社会工作专业强调“助人自助”,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居民的自我服务和管理意识,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社区骨干居民,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不断提高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发展滞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与社工成长的困境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乡村发展的滞后性,城镇化的加速进程给乡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生态系统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与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各个不同系统之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和作用于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
在宏观层面,制度、政策和文化方面存在滞后、缺失和落后的现象,在专业服务的落地和开展服务过程中,常遇到在制度上保障不足,政策上滞后且落实不力,文化发展落后甚至停滞,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普遍不了解、不关注、不接受、不支持,对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重视、不支持、不认同。
在中观层面,乡村的行政组织、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社区支持系统建立不够完善,乡间社会力量发展较为薄弱,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落地和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资源匮乏、支持系统有限的问题。
在微观层面,乡村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人际关系、观念意识均与城市社区存在较大区别,在专业服务的推进方面存在较大难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乡村的社会服务情境融入存在一定困难,在乡村场域中,在专业关系的建立、专业方法的运用、专业服务的开展方面缺乏经验。
在这三大系统互相作用和影响下,购买服务的力度和延续性不足,专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服务难以扎根落地,支持系统缺失,成效呈现不足,更谈不上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城乡融合——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城乡融合”要求改变过去资源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而应该打破二元结构,让资源流动起来,互通有无,二者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发展思路。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乡村的基础硬件设施、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生活配套设施,都应结合乡村发展定位的特点,不断与城市一样具有同等的吸引力,目标是与城市一样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同时,城乡服务均等化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生活、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软服务达到与城市均等化。服务的方式和类型可以结合乡村的区域发展特色而有所不同,但均等化的理念是不变的。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也应该遵循“均等化”原则,采取系统性的策略,改善并解决社会工作服务及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困境。
首先,在宏观层面,加强制度与政策的制定、扶持、执行和监管的力度,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建立保障体系。加大乡村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力度,激发社会工作组织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在顶层设计的政策引导下,从意识层面强化对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工人才培育的重视,对乡村干部开展系列培训,让其认识到社会工作服务及社工人才在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从政策上保障投身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福利水平,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其次,在中观层面,社会工作组织要尽力整合当地资源,链接各类利益相关方,包括教育、医疗、文体、公益等组织资源,为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搭建支持平台。社会工作者要激发当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公共服务,带动多元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达到多元共治的局面。
再次,在微观层面,以项目制服务为依托,社会工作者要深入基层群众,运用专业技巧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全面了解和评估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家庭和外在环境系统的关系、能力和优势等。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专业服务模式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