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村社会工作,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专业,困难重重,没错,农村社会工作确实存在诸多挑战。下面就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为例,一起探讨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现状吧。
一、项目概况
为响应政府的号召,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14年柳州市发布了《柳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并在全市的十个县(区)各选一个社区(村)作为试点,建立社工站,在对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实施救助保护的基础上,向失学辍学、留守流动、监护缺失等已陷入或即将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延伸保护和源头保护。三江侗族自治县作为柳州的一个县,自2016年在辖区内开始建立社工站试以来,持续为未成年人提供社会保护服务。
项目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以社会组织承接提供服务的模式开展,项目已持续两年,但由于地域限制,项目仍存在诸多困难。三江县目前仅设有一个社工站,配备四名专职社工,但服务范围广泛,包括三江县15个乡(镇)169个村(居)委的所有未成年人。项目以“社工+未保专干+义工”的模式开展服务,未保专干多是由各村(居)委的一名村干身兼数职,常常未能保证服务的及时性。
二、存在问题
项目开展两年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在个人心理疏导、家庭关系修复、集体融入、社会资源链接等方面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帮助,然而,由于三江县的实际情况,社工服务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对社工的认知度低。三江县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加上工作领域的局限性(全县只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很多村民到目前仍不了解社工的具体工作,有的将之等同于志愿者,也有的认为社工是领导,有求必应。每当社工入户走访时,服务对象及其家长更多的是反映经济状况,希望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而忽略了服务对象的精神需求。
二是服务开展艰难。三江县属丘陵地势,地形复杂,许多道路延山而上,村落分散,甚至有的村庄坐落尚未开通公路。社工探访一个服务对象,往往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也使专业服务实施受限。
三是社工流动性大。站点经常出现难招到专业社工的现象,且在职的社工工龄都较短,社工往往在找到合适的岗位后就选择离开。该现象的循环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性指导,部分社工曾在广深开展过一线社工服务,回到三江凭着经验开展工作,由于缺乏专业支持,个人成长遇到瓶颈,无法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的服务,感受不到职业的满足感,工作热情受挫。另一方面是工作环境艰苦,由于三江县村落分散,交通不便,开展服务常需来回颠簸,且不能按时就餐。致使部分社工无法承受工作压力而离职。
三、需求评估
农村社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虽遇到种种困难,但仍存在很大的必要性。三江县属国家贫困县之一,位于广西北部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丘陵地带,山多平地少,适种经济作物少,农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很多农村青壮年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由老人看管或独自生活,大量留守儿童随之出现,由于长时间脱离监管或监管不到位,引发一系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监护缺失,具体表现为父母一方病逝、离异、失踪等,另一方对孩子不管不顾,缺乏照料;二是监护不足,具体表现为因家庭经济贫困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无法长期陪伴孩子,使孩子缺乏正确引导;三是失学辍学,尚处义务教育阶段却因各种原因失去上学机会或中途退学;四是家庭贫困,因各种原因,监护人、照料人无经济来源,且未享受低保或其它救助,使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除了留守儿童,也存在较多陷入成长障碍的困境未成年人,困境具体表现为患重病重残、情绪逆反、权益侵害等。若不及时得到相应帮助,各类型困境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影响生命健康。
相对于城镇,农村服务对象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往往局限于求助家庭系统,问题得不到解决。而社工的出现,正好弥补这一点,为其拓宽渠道,走出困境。项目持续两年,取得了不少成效,比如一位家长的孩子因不适应住校生活,逃学在家,家长主动到社工站寻找社工帮助,经过社工的疏导,孩子最终高高兴兴地回校上学。另一个女孩17岁,年幼时因发烧导致双目失明常年失学呆在家里,很羡慕正常人的生活。女孩从小有一个梦想,将来学会一门手艺,养活自己足以。社工在了解到该女孩的情况后,为她链接资源,协助女孩到柳州市第一职业学校参加盲人按摩培训,为女孩的人生增添一缕阳光。
四、应对措施
农村社会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挑战,但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农村社会工作需要不断持续。为了让农村社会工作更好发展,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为社工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及时解决困惑,提升工作水平。二是政府加大对人才的引进,鼓励本土社工回到家乡发展,为家乡的社工繁荣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各乡村进行宣传,提高社工的认知度与认可度。相信经过以上努力,农村社工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本土社工服务会顺利开展,服务领域将拓展到其他范围。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