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为失独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时间:2018-05-11 12:09:48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近年来,政府在给失独家庭发放补贴的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失独家庭社工服务从公益创投项目的萌芽发展成为专项服务,不断回应失独家庭群体的需求,并得以持续发展。

失独家庭社工服务的萌芽

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广州市新跨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自2013年开始在白鹤洞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工偶然接触到失独家庭,并针对其需求开展失独家庭的专业个案辅导服务。在此过程中,社工了解到失独家庭在生理医疗、心理创伤、社交修复等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希望能引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关爱失独家庭。

2013年11月,荔湾区福利彩票基金推出首届荔湾区公益创投项目,笔者参与撰写了社工团队申报方案,共同完成了“暖心行动”社工助力失独家庭实现微愿望项目(以下简称“暖心行动”项目)的申报,并成功获得了6万元创投资金。同时,发动社会企业爱心参与,自筹了4万元。2014年4月至11月,社工团队共为荔湾区58户失独家庭提供了电饭煲、洗衣机、老人手机等物品,满足了他们的微愿望。组织失独家庭开展月度生日会、户外一日游、中秋齐赏月等活动,为个别仍处于遭遇失独创伤期的失独老人提供心理咨询、精神慰藉、链接政府帮扶资源等服务。

失独家庭专项社工服务的延伸

首届“暖心行动”项目得到了失独家庭的一致好评,引起了荔湾区民政局的关注。区民政局领导对新跨越机构的“暖心行动”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倾听和搜集了部分失独家庭的服务诉求,在2013年11月底投资80万元,用于购买专项社会工作服务。广州市新跨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承接该项目,配备了8名社工为荔湾区600多户失独家庭开展专业社工服务。

与此同时,广州市新跨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结合首届“暖心行动”项目的运作经验,了解到失独家庭彼此之间有些小的社交圈,跨区失独家庭之间有联络和社交互动,荔湾区以外的失独家庭也会主动找“暖心行动”项目,希望能申请相关的微愿望服务。新跨越机构以失独家庭的服务需求为导向,策划了多次“暖心行动”公益创投项目方案,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项目分别获得16万元、24万元、30万元的创投资金,分别筹集8万元、16万元、20万元的社会捐款。

经过社工团队的努力,第二届公益创投项目为众多失独家庭提供电视机、洗衣机、手机、收音机、肩颈按摩器等物资。组织首届与第二届失独家庭参加节日联谊、户外一日游、季度生日会等活动,引导处于康复期、较为积极活跃的失独家庭与处于创伤期较为消沉悲观的失独家庭进行组对,现身说法传递正能量,帮助消沉悲观的失独家庭慢慢学会善待自己的态度和方法,早日走出失独的阴影,恢复社交互动功能,更好地重建和融入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失独家庭多元配套服务计划平行发展

社工团队与非荔湾区的失独家庭互动过程中,发现广州市妇女联合会为失独妈妈提供“玫瑰家园计划”的社工服务。妇联部门申请了每年100万元的资金,专门为失独妈妈提供多元的康乐性服务,该项目主要由2名社工及在编教师团队进行运作,包括搭建资源平台、链接专业的师资资源、提供先进的授课场地设施,为失独妈妈开展舞蹈、大合唱学习班等服务,为失独妈妈提供独有的活动和互动空间,并不断地从社会团体力量中链接相关的物资捐赠资源,为失独妈妈输送人文关怀,得到了失独妈妈群体的高度认可和良好评价。

同时,社工了解到,妇联工作人员组织失独妈妈们前往广州市老人院失独家庭专区参观,也了解了相关的申请入住养老院的优惠政策。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刘联琦介绍说,“失独老人专区”共有25个房间,每间房提供2张床位,共50张床位。每个房间都有阳台、电视、空调、衣柜等设备。可通过广州公办养老机构网上轮候平台,申请市老人院的床位,只要年满60岁的本地户籍老年人,都可以通过网上轮候系统进行申请。失独老人已被纳入“优先轮候通道”,如递交申请可以提前安排轮候入院,目前申请的老人约有150人,其中失独老人有29人。而通过轮候能够安排入住的老人,还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估程序,比如老人的基本能力、老人入住意愿以及个人照顾计划方面评估。刘联琦表示,在入住意愿问题上,市老人院方面会尊重失独老人的选择。例如,失独老人通过轮候入住市老人院后,并非一定会被安排到“失独专区”,如果老人愿意和其他老人一起生活,也可以选择到普通院区居住,以避免“标签化”问题。

关爱失独家庭,除了在生理上、社会支持系统上可以为该群体提供一些保障性的帮扶政策资源外,针对其晚年孤独生活的精神慰藉需求,可以尝试“社工+专业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的减缓伤害式介入策略,鼓励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的输入与整合,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