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工,用爱浇灌社区和谐之花

 时间:2018-04-08 16:31:27来源:合肥日报

社工被誉为“社会治疗师”。时间回到五年前,说起社工这个新的职业,很多合肥人可能都比较陌生。如今,随着政府购买专业化社工服务在我市城乡社区推广,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关爱留守人员、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受灾群众、创新社区治理等方面,把爱和奉献播撒在社区,成为促进社区和谐的生力军。

专业服务解困难家庭之急

“我都有七八年没出门了,感谢社工和志愿者带我出来逛逛。”3月25日下午,置身庐阳区三十岗乡的桃花林,家住包河区常青街道淝南家园小区的圣女士感慨地说。当天,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的社工带着圣女士等人走出社区,走进田野,感受大自然之美,放松心情。

圣女士今年76岁,她的丈夫早年间患阿兹海默症,后因中风偏瘫行动不便;2013年长子因恶性肿瘤不幸去世;2015年,圣女士又因子宫肿瘤入院手术,术后每月药费颇高。“街道、社区帮我们申请了救助资金,现在还有社工、志愿者上门照看,否则我们老两口日子就没现在这么好了。”

针对辖区内的贫困群体,2015年常青街道与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共同发起成立了“乐邦·救助”专项基金。“与此同时,我们设立了‘乐助常青’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负责运营。”常青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需要救助的群众可以自己申请救助专项基金,经社工走访、评议后给予资金救助;同时社工与其建立专业服务关系,链接社会资源,提供生活照护、情感支持服务。

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汪浩德介绍,他们会定期开展上门访视,了解老人需求。“2017年,我们成功申报包河区第三届公益创投‘救助N次方’项目,坚持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满足服务对象及家庭生活照护及精神支持的需求。”

据了解,常青街道积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为辖区贫困家庭提供持续深入的社会救助专业服务,建立多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记者 华新红 朱娜娜

留守儿童有了“知心玩伴”

“我们这边孩子的父母多数在外面打工,像我们夫妇就长期在江苏打工,儿子才7岁,留在老家由父母带着。老人们的文化程度有限,只能在生活上照顾。幸好有村里的工作人员和社工定期走访、指导,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说起社工,长丰县造甲乡双丰村村民毕先生说。

据了解,长丰县造甲乡目前共有留守儿童207名,其中,90%以上是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5周岁以下儿童占42%,6岁~13岁儿童占54%。受益于部省合作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人员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和安徽省民政厅“江淮社工行动”之“成长相伴”项目,如今这里的留守儿童正享受到全方位的关爱。

“2016年5月,我们开始入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缺乏关心与交流、缺乏教育辅导资源、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差,娱乐活动相对匮乏。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很难做好对孩子功课的辅导,与孩子缺少交流。”淮南市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周巧巧说。

经过调查,当地建立起一支由社会工作者、儿童福利主任、志愿者构成的专业队伍,各方分工合作,以社区(学校)儿童之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服务平台,在家庭、社区、学校三个场域分别开展服务,共同服务于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平稳发展。

据了解,截至目前,项目组社工提供个案咨询服务18例,服务次数达到63人次,帮助解决情绪、行为等多方面的困扰;开展生命教育、礼仪教育、趣味英语等多种小组活动共计9个,活动次数达到49次,服务人次达到486人次;提供趣味运动会、儿童生日会、绘本故事阅读分享会等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共计7次,服务人次达到142人次,为留守儿童营造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氛围。记者 尹俊义 华新红

社工服务激发居民守望相助

“胡老,我们给您送饭来了。”3月28日中午,合肥德颐顺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将饭菜送到海恒社区“三无老人”胡先余的家中,两荤两素,营养均衡。胡先余说,这是社区免费提供的送餐服务,每天这个时候,都有送餐员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自己手上。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事,合肥经开区通过整合资源,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精准、专业、个性化的社工服务,合肥德颐顺养老服务中心便是引入的专业社会组织之一。该中心通过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将政府部门、社会公共服务救援机构、社会公益性服务团体、社区志愿者、社工、义工等相关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组织,实现社工服务模式立体化、服务对象多层次、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内容多元化。

“养老服务只是社工服务的一个缩影,如今在我们区,社工为社区居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人员重点关怀对象等开展了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帮扶、提升服务。”合肥经开区社会工作联合会秘书长陈明对记者说。

而随着社工服务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为孤寡老人送饭菜、为留守儿童补课,为我们免费剃头,社工的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感染了我们,所以我要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居民胡杨军笑着说道。

编辑:涂传博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