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最美的路 做最好的你——社区青少年个案分析

 时间:2018-02-02 17:01:02来源:社工中国网

序言:

成长意味着思考、独立、拥抱责任,可有时候成长更意味着孤独,当青少年慢慢地学会把别人划出一个独立集合来保护自己,其实青少年自己也必然陷入了另一个不可交集的集合之中。就好像青少年小J一样,留给小J的除了自闭情绪之外还有焦虑,而作为小J的父母,一切的啰嗦重复控制都是父母在发泄焦虑以及转嫁责任的表现,反反复复的叮嘱与强调,不是在促进小J的进步与独立,而是在消磨小J的耐心与责任,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消除焦虑的方法,就是寻找共同寻找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最近的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小J,男,1993年2月出生,上海宝山区人,中专文凭。

服务对象的童年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里,虽然父母在其初中时离异,但离异后仍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服务对象无法获得家庭本该给其的温暖和安全感,与服务对象父母一起居住的还有服务对象的奶奶。服务对象目前与已经领证的妻子在外租房居住,家庭经济条件和居住环境均较差。

二、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想要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便要看到其背后的家庭,看到家庭的问题、情境和需求,因此青少年事务社工多次走访服务对象家、居委会,收集更多关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信息。

性格问题: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可见性格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因此主动争取各种锻炼机会,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在实践中去磨练自己,这才是积极健康的方式。但服务对象个性内向,敏感,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景、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于是习惯用一层层的外壳保护自己。服务对象虽然之前有过几次工作经验,但一旦工作中出现令其烦躁不安的事情,便会用辞职的方式来逃避,服务对象的退缩行为除了表现为人际交往的退缩,还表现在其对新鲜事物的退缩和日常生活活动的退缩,当其与家人或朋友发生冲突或意见的时候,服务对象往往会选择不再发表意见,用沉默来对抗。有退缩行为的服务对象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比较困难,而且做事为人缺乏创造性,这对服务对象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影响。

情绪问题:服务对象的童年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度过,父母争吵打架的画面给其带去了负面的影响。服务对象青春期生理经历着变化的同时,也预示着心理上的变化,因此服务对象的情绪也经历着与以往不同的变化。服务对象开始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对待父母,希望自己可以被父母接受,但同时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服务对象,一方面还是想以顺从的态度博得父母的肯定,另一方面其非常想摆脱这种现状,想要逃避,这两种对立的情绪让服务对象逐渐产生敏感及自卑情绪,对做任何事情的兴致不高,长期处于积极情绪较少,消极兴趣较多的状态,对服务对象情绪的影响可想而知。

家庭教育:青少年是一坯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家庭气氛若愉快轻松,则有利于松弛青少年遇到问题时的紧张和不安;父母之间的良好婚姻关系则为青少年提供了平稳的生活环境;父母之间一致的管教方式,使青少年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家庭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以它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但很显然服务对象的家庭没有为其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服务对象家庭结构的调整及其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反映在服务对象身上就是儿童时期父母无暇关注其成长和心理,也没有为其树立好的榜样,采取放任的态度,而在服务对象成年后则希望其可以听从父母的安排,这种个人利益膨胀的教育方式也导致服务对象与父母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沟通越来越难。

三、服务对象的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服务对象的父母对家庭结构的边界模糊,没有意识到服务对象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侵入服务对象的心理界限,以自己的喜好好恶干涉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服务对象身上。例如为服务对象的就业和婚恋增加很多附加值,从而造成了服务对象与家长之间的积怨,久了就爆发出极大的矛盾。

2、社会层面:

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人际关系也显得更为复杂,影响服务对象情绪和心理的因素便越来越多,对服务对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对象需要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因为适应社会和自我完善是相辅相成的。服务对象惟有积极主动地亲近社会,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显然服务对象融入社会和集体的能力有待提高。

3、服务对象自身层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服务对象心理发展也日益复杂,追求成人感,有独立性意向。但这些心理与服务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依赖性出现矛盾。服务对象只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只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体谅别人。由于其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产生明于知人,黯于知已,严以责人,宽以律已的不良倾向。具体表现为在与父母沟通出现问题时,没有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是单方面关闭了与父母沟通的渠道;而在工作中以只求不出错的态度面对,与同事相处比较淡漠,工作中与同事遇到分歧也不解释不辩解,为人处事比较消极,因此服务对象自己也经历着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

四、服务模式:心理治疗模式

主要采用增能理论和完善家庭功能理论,着重结合案主成长中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素及其互动作用,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对象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辅以结构家庭疗法改善服务对象家庭的教养方式,促进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之间的融合。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独立的宣言,服务对象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家人进行良性的沟通,而服务对象的问题都可以明确界定,而且服务对象和家人也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依靠双方的努力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五、工作计划

一、具体目标:

从家庭入手,改善服务对象与父母的沟通和信任度,引导服务对象树立生活的目标。

(1)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适当进行情境分析,学会互相理解和包容;

(2)改善服务对象情绪状况,学会换位思考。

二、具体工作计划

针对服务对象:

(1)与服务对象一同回顾过往,直面过去的挫折,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也表达自己的情绪,排解不良情绪;

(2)强化服务对象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找到改变服务对象和家庭成员问题的契机,改变以往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会坚持不退缩。

针对这个家庭:

(1)引导服务对象家庭成员了解造成彼此沟通不畅的亲子沟通模式,并学习体会对方的情感变化;

(2)增加这个家庭沟通的能力,共同学习改善亲子沟通模式,并巩固改善后的亲子关系;

六、服务实施

家是每个人最幸福的依靠,有人说,父母的对子女的爱是本能,没有什么了不起,学会如何去爱,爱得成熟、节制和高明,才是孩子幸福的阶梯。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

对服务对象家庭来说,敏感产生嫌隙,隐瞒加重隔阂,服务对象租房和隐瞒父母领证的举动在这个家庭激起了千层浪,好在之前由于服务对象就业的问题,青少年事务社工与这个家庭成员关系比较密切,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对社工都非常信任,因此青少年事务社工第一时间来到服务对象家中开展服务,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很多的委屈和无奈。

(一)提升自我认识 促进自我了解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如果自我被贬低,就容易产生无能心理,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非不为,是不能也”的自欺欺人的自我退缩伤害了自我。

帮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重新了解自己是青少年事务社工开展服务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呢?青少年事务社工引导服务对象用“经历法”认识自己,青少年事务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前不久因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分歧而导致服务对象辞职的事件,直面过去的挫折,通过还原事件的方法来引导服务对象发现自己处事的特点,同时延伸到生活中,在处理与父母矛盾的时候,是否也用了相同的方法。青少年社工希望服务对象不要在情绪中轻易决定一件事情,处理矛盾的方法和行为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上的优点和劣势的。此番沟通服务对象处事的方式不是马上就可以改变,但至少服务对象能注意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二)获得尊重理解 加强支持引导

青少年事务社工了解服务对象想被了解,又不愿轻易敞开心扉的矛盾心理,但既然选择了离开父母成立小家庭,那么青少年事务社工建议服务对象以自己积极的改变向父母证明,而并非用消极逃避的行为来表现。

在整个过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始终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陪伴在服务对象身边,青少年事务社工在那段时间明显感受到服务对象的焦躁和自闭情绪。不久服务对象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首先显现出来,虽然服务对象有按照自己思想行动强烈的独立倾向,但其心理的不成熟性还存在着另一面——依赖性,没有工作与收入、不会料理家务、角色的转换等现实问题,服务对象其实很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服务对象也有孤独感和渴望理解的矛盾,希望被父母理解,但又害怕被拒绝,因此经常处于挣扎的状态,尽力维护着自己的决定。青少年事务社工认为服务对象的这种心理矛盾及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关,也与父母对其的态度有关,但有时候问题的出现并非全然是坏事,反而可以给服务对象认清自己的机会,要斩伐服务对象通往被理解与独立路上的荆棘,除了自身的改变外,还需要与父母携手,共同努力。

(三) 鼓励慢慢放手,平等和谐对话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的面前至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道路,但对服务对象来说从小到达的经历不算美好,青少年事务社工也向服务对象父母分享了对服务对象来说难忘的经历,带领服务对象父母适当进行情境分析,一起感受服务对象当时的心情。服务对象现在长大了,随着其思考方式的改变,与父母之间形成代际隔阂的情况是正常的,但如何恰当处理就变得很关键,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但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就会教给服务对象什么是责任、包容和爱,遇到事情不退缩,勇敢面对,妥善解决。

青少年事务社工可以理解服务对象父母的伤心和失落,服务对象主动疏远了与父母的关系,秘密也不再与父母分享,不再以认同的目光看着父母,甚至父母的建议对服务对象来说都不是那样重要了,父母的失落和愤怒就变得可想而知。服务对象瞒着父母结婚的事实,让分离不止发生在物理距离上,更发生在心理距离上。服务对象追求独立自主,想证明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其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大的原因是源于对当下事情的足够在意,青少年事务社工希望服务对象父母从其自主精神角度理解服务对象。同时青少年事务社工认为,中国式的亲子关系里,需要独立的,也包括父母,服务对象的父母只是需要多一些些的时间去消化这件事情,因此青少年事务社工多次与服务对象父母沟通,引导其尊重服务对象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事实,学会从平等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理智克制情绪,不要让亲子关系再次恶化。其实,孩子像镜子一样反映着家长的一切,父母和孩子都从自己的角度找问题,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 搭建心理之桥 和谐亲子沟通

青少年事务社工始终相信,无论是怎样的亲子关系,每一个孩子都想要父母以他们为荣,每一个父母也都渴望和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关系。经过青少年事务社工多次与服务对象和其父母沟通,双方的态度都有了改变,从自己身上反思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此青少年事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妻子达成共识,做好中间人角色,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青少年事务社工及服务对象妻子的努力下,服务对象与父母有了吵架之后的第一次见面,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引导服务对象家庭成员对彼此进行重新的认识,也将目前这个家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面对面讨论沟通,服务对象学会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服务对象的父母则学会倾听并给予意见而非强制性决定,当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爱、理解,那么这个家庭的亲子幸福指数才会上升。也许亲子沟通的模式不是一次就可以改变,但是青少年事务社工慢慢引导这个家庭的亲子沟通模式从原来的敌意强制型向温暖支持型进行转变,在青少年事务社工的鼓励下,服务对象表达了自己想要独立的决心,而服务对象父母坦言对其生存能力的担忧,希望其可以学习长大,承担起责任。

第一次沟通之后青少年事务社工分别与服务对象和其父母沟通,服务对象表示尽管有些不习惯父母这样心平气和的与自己沟通,但还是了解了父母的期待。青少年事务社工认为理解了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其实也就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爱,就像服务对象父母的爱也许是生硬的,因为太过于亲近也许爱也没有什么技巧,但是服务对象的内心是感动的,所以服务对象自己也想要一些改变,青少年事务社工欣喜的看见,当恨意慢慢消失的时候,服务对象终会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而另一边服务对象的父母第一次那么真实的面对婚姻对这个家庭带来的影响,也不再逃避自己婚姻失败,在看到服务对象今天从沉默到表达,非常心疼服务对象,仿佛可以感受到其内心的挣扎,不想要服务对象的婚姻像父母一样失败,这是一个母亲当下最深的感触。授予技巧,留有空间,若有需要,全力以赴,重建沟通渠道是这个家庭成员目前需要共同努力的事情,

(五)找准服务契机 助力家庭发展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服务对象及其这个家庭的改变非常大,有了家庭的支持和希望,服务对象的未来才能走得更好。青少年事务社工认为就业也许是打开这个家庭积极转变的第一步,也是引导服务对象走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于是青少年事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多次沟通,制定就业目标,一起为就业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与爱人共同分摊家务学习经营婚姻,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追寻幸福生活的决心,最重要的是让服务对象了解,不要生怕自己不够好,不要担心辜负了家人的期望,只要自己在努力做好事情这条路上不辜负自己就好。

父母看到服务对象与爱人积极的改变,在就业方面建议服务对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区分,从开始的漠视就业规律着重一步到位到如今学会尊重服务对象的就业选择,给予多服务对象一些鼓励和支持,服务对象的母亲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希望服务对象坚持和努力的期望。经过二个月的就业准备,服务对象顺利入职,服务对象的就业给这个家庭注入了希望,服务对象以坚强与独立、父母以调试和改变为共同这个新家庭撑起了一把伞。

(六)巩固最新成效 畅想全新生活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相关于社会的标准,好在,服务对象的后半段是与生活的握手言和,生活总是愿意给人一些好的转折。 经历了这件事情,服务对象父母了解到爱孩子、为了孩子好和替孩子做决定和选择是两回事情,爱有时只是施爱者的一厢情愿,会忽略了被爱者的感受。服务对象则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遇到问题时学会在家人的支持下将逃避转为面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有学会了不逃避不放弃,才有可能找到人生的闪亮点。

爱是互相的,爱又是需要表达的,有了家庭的支持的服务对象此次就业的投入度明显提升。青少年事务社工也一直在跟进服务对象工作和新家庭生活情况,这个家庭开始以和谐家庭关系为主,父母学习带给服务对象积极正向的影响,在遇到与服务对象意见相左的时候,懂得让服务对象自己做决定,而服务对象也学习尊重父母,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为自己的选择努力。只有自己走过的经历会更加地深刻,才会学得快,成长得快,无论是父母还是服务对象,都在从不断地失败和挫折中总结学习,这个家庭的沟通模式也开始走向正轨。

七、效果评估

无法对子女放手的家长有很多,在这些父母的心中大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孩子一直长不大,永远都需要家长的呵护,孩子永远长不大是很多家庭里面,父母和子女又爱又恨关系的导火线。而逐渐长成的青少年都有所谓的成人感,这个成人感除了有独立的需求、被信任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要为自己负责任。作为一名专业青少年事务社工,在此个案中既需要引导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及时转换角色和教养方式,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又需要鼓励青少年在要求精神独立的同时,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要求与父母精神思维的独立这没有错,但不要忘记“精神孝顺”这一回事,即使与父母观念有冲突,也请记得尊重,并学习用自己的责任和努力来撑起一片天。

就像德莱塞在《嘉莉妹妹》一书中写的一样,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在此个案服务过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发现没有什么比体谅更让人感到被尊重,没有什么比家的温暖能让人泛起思念的涟漪,无论从家庭教育方面还是服务对象自身都往好的积极的方向在改变。

八、跟进服务

青少年事务社工与服务对象及家庭保持联系了解情况,从精神上青少年事务社工鼓励服务对象多与家人沟通,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放开自己,开心生活。在物质上青少年事务社工将200元的帮困资金送到服务对象手中,鼓励其好好经营小家庭,服务对象表示会用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

九、个案反思

不和谐的家庭音符让亲子关系偏向“畸形”,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不稳定性,显现出孤僻,冷漠、内向等性格,还阻碍着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作为子女,我们应该爱父母,但不依附父母;作为父母,我们要爱子女,但不干涉子女。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青少年当下的样子,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这就是家庭,也是真正的陪伴。青少年需要家庭的教育,同样也需要家庭的呵护,关注青少年的细节更多,青少年的正能量就越大,引导青少年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并慢慢作出改变,从而达到服务的目标。

青少年事务社工要善于剥开迷雾,寻找改变家庭关系的契机。改变从可以服务对象获得尊重那一刻开始,这种转变也是与服务对象的情绪需求得到满足有关联的,当服务对象接收到父母的改变,其情绪会更加平和,随着亲子冲突减少,服务对象的行为也会更加积极,这非常有利于青少年事务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实现个案服务的目标。

青少年事务社工认为阶段性的经济不独立和退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失去经济独立的能力和勇往直前的态势,也许风雨不会消失,但情绪不应该被阻止,相信所有经历的事情都会变成最好的经验,重建自己内心的格局,行最美的路,期待遇见最好的你。

十、参考文献

1、《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手册》 香港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2、《家庭抗逆力》 徐永祥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阳光点亮心灵》 蔡忠 华东理工出版社

(作者单位: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站)

编辑:涂传博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