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社工彭良浩:公益服务时长达150小时

 时间:2017-12-29 10:54:33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彭良浩,男,中共党员,现任合肥市包河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包河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促进青海、安徽两省流动和留守儿童社会保护”项目(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国际计划瑞典及中国项目办公室等发起)省级专家技术小组成员、安徽乐邦慈善基金会理事、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监事、包河区社会工作协会副秘书长兼法人代表、团区委常委、滨湖世纪社区治理学院讲师等职务。

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工作8年,参与创办合肥市民生社会工作服务社、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兼任多家社会机构的管理、顾问等相关工作。先后主持安徽省民政厅公益组织家园(20万元)、 包河区首届社区公益创投(451万元)、包河区第二届社区公益创投(500万元)、包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托管运营、包河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包河区枢纽型社会平台支持、包河区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支持等项目。

作为安徽第一代本土社工,见证和践行了安徽省社会工作、社会组织等社会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彭良浩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等领域探索取得了优秀成绩。

培育社会组织,营造公益生态

2013年以来,在包河区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是升级了原有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立包河区社会组织创新园,更加凸显了公益组织孵化培育、社会资源链接、公益文化传播、公益项目开发、公益能力建设、党建工作指导等“六大功能”。二是推进社会培育孵化区街联动。以区级社会组织创新园为核心,分别在常青街道、包公街道、滨湖世纪社区、方兴社区建立孵化基地,园区总面积达6000㎡,初步形成了“1+N”社会组织航母群。截至目前,先后入园和孵化出壳各类社会组织87个。三是优化存量引增量。依托创新园场地,做好组织孵化培育工作,成功孵化包河区大地社会工作发展中心6家社工机构;通过引进社会力量,将PPP模式引入社会建设领域孵化乐创专项基金会——包河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四是做大总量提质量。着力推进服务项目专业化,探索社会服务多元化。为入园组织提供公益创业关键性支持。五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大局,以评估促改革、促建设、促管理、促发展,推进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如包河区公益创投第三方评估、包河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等。

社区公益创投,开启善治包河新篇章

连续负责包河区第一、二届包河区公益创投活动,经项目征集、项目评审、项目立项、项目监测等,共支持88家社会101个公益服务项目,项目涉及社会治理、社区营造、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福利慈善五大类,服务时长达150小时。

一是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通过公益创投,优化了社区服务内容,拓展了多层次、专业化的社区社会服务,推动了社区参与。

二是建立了伙伴关系。创新公益慈善模式,把商业理念智慧和公益慈善行为结合起来,有效的推动了全民公益,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扶持了一批有能力、讲诚信、专业性的公益组织,培育了一批领军型的公益人才,打造了一批受欢迎的优质公益服务项目。

三是推动了政府角色转变。通过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居民需求,整合社会资源,设计公益服务项目,拓展了社区公益服务半径和内涵,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推动了政府角色转变,政府部门由传统的公共服务执行者,转变为公益服务的购买者、主导者、监督者。形成一套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和评估机制;三是搭建了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社会公益平台。

四是化解了社会矛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减压阀、润滑剂、稳定剂的作用,减少了社会矛盾冲突,由原有的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治理。

项目实施以来,数十家省级以上媒体予以特别关注,其中12月8日的《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合肥包河区支持社会组织建设公益创投提供“第一推动力”》,专题报道了包河区公益创投,营销包河取得新成效。

编辑:涂传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